綜合描述

雄鳥額、頭上至背、肩羽黑褐色,腰及尾上覆羽暗赤褐色;尾羽黑褐色,外緣紅褐色;眉斑乳白色,眼先及耳羽黑色,耳羽羽緣秋季為灰褐色;飛羽黑褐色,初級飛羽外緣有鏽紅色細邊,內瓣基部乳白色而略帶鏽紅;次級飛羽似初級飛羽,但外緣鏽紅色邊較寬,內瓣羽端有白邊;三級飛羽外瓣鏽紅色;大覆羽黑褐色,外瓣鏽紅色,羽端有白斑;中覆羽鏽紅色,羽緣白色;小覆羽黑褐色。腮、喉、頸側乳白色,喉側各羽羽端有黑色小斑;胸、脇黑色,各羽有白色闊邊,而形成明顯的鱗狀斑;腹部白色,尾下覆羽白色,各羽基部暗赤褐色。雌鳥與雄鳥相似,但頭部斑點較淡,體背幾乎純為橄欖褐色,喉側斑點較多,胸部及兩脇黑斑較少。喙黃褐色,尖端褐色。跗蹠及趾淡黃褐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Turdus eunomus Temminck, 1831 上次更新:2013-05-10

分布

繁殖於西伯利亞北部及東北部,至日本、華南及中南半島度冬。台灣出現於平原至中海拔地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Turdus eunomus Temminck, 1831 上次更新:2013-05-10

外觀相似性

本種的分類地位,歷來各學者看法不一,有將本種置於 T. naumanni 之下的亞種,學名為 T. n. eunomus (鄭作新1994, Clement 2000,Clements 2007),而俄羅斯鳥類學者 Stepanyan在其研究之中,則認為兩個亞種均是獨立種(Stepanyan 1983, 1990),Dickinson (2003)名錄依據此見解,其下無亞種分化。另一看法認為T. n. eunomus 及 T. n. naumanni 不但是同種,而且是赤頸鶇 (Dark-throated Thrush, T. ruficollis之下的另兩亞種,因 T. naumanni 及 T. ruficollis在西伯利亞的繁殖區有部分重疊並有少數雜交現象 (Portenko 1981)。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Turdus eunomus Temminck, 1831 上次更新:2013-05-10

棲地

多見於平地潮濕及開闊的環境,如收割後的稻田、沼澤、草地,但山區森林亦可見其蹤跡,但數量較少。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Turdus eunomus Temminck, 1831 上次更新:2013-05-10

遷徙

斑點鶇在台灣為普遍的冬候鳥。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Turdus eunomus Temminck, 1831 上次更新:2013-05-10

取食策略

喜在地面覓食,常一邊跳躍一邊找尋食物,並伴隨叫聲。食性多樣,包括灌木及草本植物的果實、種子及昆蟲等無脊椎動物等。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Turdus eunomus Temminck, 1831 上次更新:2013-05-10

行為

通常數隻或幾十隻結群活動,性活潑不太怕人,叫聲為輕柔的「Kwa-kwa-kwa」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Turdus eunomus Temminck, 1831 上次更新:2013-05-10

繁衍

台灣沒有繁殖紀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Turdus eunomus Temminck, 1831 上次更新:2013-05-10

保育狀態

斑點鶇在繁殖地與度冬地的數量均十分普遍。
在保育等級上屬一般類。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Turdus eunomus Temminck, 1831 上次更新:2013-05-10

備註

屬名 Turdus 源自拉丁文是「鶇」的意思。種名 eunomus 為來自斑點鶇的法文名稱 Merleeunome,此字原為希臘文,是「整潔有條理的」的意思。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Turdus eunomus Temminck, 1831 上次更新:201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