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tela nivalis formosana (Lin & Harada, 1997)

Mustela nivalis formosana (Lin & Harada, 1997) 臺灣小黃鼠狼
Mustela nivalis formosana (Lin & Harada, 1997) 臺灣小黃鼠狼
臺灣小黃鼠狼
台灣高山小黃鼠狼,台灣小黃鼠狼,臺灣高山小黃鼠狼
臺灣特有
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其他應予保育之野生動物
 iNaturalist

綜合描述

臺灣小黃鼠狼是臺灣體型最小的食肉目動物。頭部扁平,身體修長纖瘦、四肢短小。頭部、身體背部及尾部為深棕色,胸腹部、喉部及嘴部周圍為純白色。頭體長16-20公分,尾長7-9公分,體重約60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食肉目野生動物辨識手冊 資料提供:臺灣食肉目野生動物辨識手冊 來源學名:Mustela nivalis formosana (Lin & Harada, 1997) 上次更新:2018-04-20

分布

臺灣特有亞種。據推測,臺灣小黃鼠狼應是在冰河時期播遷至臺灣,之後孑遺於高海拔山區而存活迄今。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食肉目野生動物辨識手冊 資料提供:臺灣食肉目野生動物辨識手冊 來源學名:Mustela nivalis formosana (Lin & Harada, 1997) 上次更新:2018-04-20

棲地

分布於海拔1800公使以上之中、高海拔森林及鄰近高山草原,目前以合歡山地區被發現次數較多,偶見於大霸尖山及塔塔加地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食肉目野生動物辨識手冊 資料提供:臺灣食肉目野生動物辨識手冊 來源學名:Mustela nivalis formosana (Lin & Harada, 1997) 上次更新:2018-04-20

取食策略

肉食性,主要捕食野鼠。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食肉目野生動物辨識手冊 資料提供:臺灣食肉目野生動物辨識手冊 來源學名:Mustela nivalis formosana (Lin & Harada, 1997) 上次更新:2018-04-20

行為

夜行性,白天偶爾會活動,生性警覺,活動敏捷,不太容易被發現。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食肉目野生動物辨識手冊 資料提供:臺灣食肉目野生動物辨識手冊 來源學名:Mustela nivalis formosana (Lin & Harada, 1997) 上次更新:2018-04-20

保育狀態

2008年「野生動物保護法」公告為其他應與保育類野生動物。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食肉目野生動物辨識手冊 資料提供:臺灣食肉目野生動物辨識手冊 來源學名:Mustela nivalis formosana (Lin & Harada, 1997) 上次更新:2018-04-20

備註

臺灣小黃鼠狼的發現可追溯到1969年,之後多年來陸續有零星捕獲,但皆誤以為是黃鼠狼的幼獸。一直到1997年,林良恭教授於合歡山地區再捕獲一隻活體,並以毛囊細胞的DNA和日本伶鼬(M. n. namiyei)比對分析後,始發現兩者是親源相近的不同亞種,而發表為臺灣新紀錄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食肉目野生動物辨識手冊 資料提供:臺灣食肉目野生動物辨識手冊 來源學名:Mustela nivalis formosana (Lin & Harada, 1997) 上次更新:2018-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