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nella longirostris (Gray, 1828)

Stenella longirostris (Gray, 1828) 長吻飛旋海豚
Stenella longirostris (Gray, 1828) 長吻飛旋海豚
Stenella longirostris (Gray, 1828) 長吻飛旋海豚
Stenella longirostris (Gray, 1828) 長吻飛旋海豚
長吻飛旋海豚
海洋生物
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無危(LC)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皮書受脅評估指標 CITES附錄二:族群數量稀少須有效管制CITES附錄二:族群數量稀少須有效管制
 iNaturalistWoRMS

綜合描述

細長的嘴喙、黑色的嘴尖、三角形背鰭,生活在熱帶與暖溫帶的飛旋海豚,主要以中水層的小型魚類為食,是台灣地區最常見的海豚之一。體表的顏色分布由背面的暗褐色、側面的灰褐色到腹面的白色或粉紅色,明顯的三層體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資料提供:台灣野生動物之聲資訊網 來源學名:Stenella longirostris Gray, 1828 上次更新:2014-08-07
其他來源內容
體長1.3-2.1m;出生時0.7-0.85m。體重雄性78kg,雌性65kg,出生時不詳。 體型通常很纖細,嘴喙長而細;背鰭為在背中央,形狀呈三角形至鐮刀形;背部為灰黑色, 側面為較淺的灰色,腹部為白色至淡灰色。 通常捕食中洋層的魚,而水深200-300m的海床的蝦類也是牠們的食物之一, 不同地區的覓食策略常有很大的差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楊瑋誠 資料提供:楊瑋誠 來源學名:Stenella longirostris Gray, 1828 上次更新:2012-12-07

分布

主要分布於熱帶與亞熱帶水域,也就是南北回歸線之間;有四個亞種,在臺灣出現的是S.l.longirostris; 此種也分布中太平洋(包括夏威夷)、印度洋、以及大西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楊瑋誠 資料提供:楊瑋誠 來源學名:Stenella longirostris Gray, 1828 上次更新:2012-12-07

效益(利用)

雖然數目看起來還很多,東太平洋族群約有58萬隻,白腹飛旋海豚約有100萬隻,但據研究指出, 東太平洋的數目與1950年代圍網捕鮪魚之前相比僅剩不到一半。因此雖然大多數的族群目前仍算安全, 但某些地區性小族群依然因為過度開發、棲地破壞、以及其他人類干擾而有潛在危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楊瑋誠 資料提供:楊瑋誠 來源學名:Stenella longirostris Gray, 1828 上次更新:2012-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