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G. Cuvier, 1829

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G. Cuvier, 1829 江豚
江豚
露脊鼠海豚
海洋生物
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瀕臨絕種野生動物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皮書受脅評估指標 易危(VU)易危(VU)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皮書受脅評估指標 CITES附錄一:有滅種威脅須嚴格管制CITES附錄一:有滅種威脅須嚴格管制

綜合描述

體長1.2-1.9m;出生時0.6-0.9m。體重皆超過72kg,出生時6kg。 體型嬌小修長;頭部形狀為鈍圓形,沒有背鰭,但於背中線有數排顆粒狀突起, 該區域的寬度與厚度於不同族群間有差異,各族群的體色也有差異。 會捕食魚、魷魚、蝦、蟹、和章魚,因此被認為是隨機性的捕食者。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楊瑋誠 資料提供:楊瑋誠 來源學名: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G. Cuvier, 1829) 上次更新:2012-12-20

分布

分布範圍西自俄羅斯灣東至日本;棲息海域多為水深低於50m的砂質海床, 一般來說很少在距岸超過5km的海上觀察到;於中國大陸沿海、香港、臺灣、印尼島嶼沿岸都是牠們的棲息區域, 於長江中下游、洞庭湖、勃陽湖等淡水區域也可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楊瑋誠 資料提供:楊瑋誠 來源學名: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G. Cuvier, 1829) 上次更新:2012-12-20

效益(利用)

數量自歷史紀錄來看應該不少,但根據近年來的調查發現數量嚴重減少, 某些族群甚至已瀕臨滅絕,主要的原因應該是漁網的誤捕,尤其是流刺網, 其他原因還包括污染、棲地消失、以及因過度漁業造成其食物減少; 自香港與日本的汙染研究發現其體內的汙染物累積已達嚴重危險程度。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楊瑋誠 資料提供:楊瑋誠 來源學名: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G. Cuvier, 1829) 上次更新:2012-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