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體長11-18m;出生時3.5-4.5m。體重雄性最重57噸,雌性24噸,出生時1噸。 頭部十分巨大,佔全身之三分之一左右,尤其是雄鯨更為顯著; 呼吸孔位於頭部左前方頂端;胸鰭形狀短而寬且邊緣頓;尾鰭成三角形。 主食為中大型的魷魚,曾有一隻抹香鯨胃內含有一尾12cm長、200kg重的魷魚; 其他如章魚、底棲鰩類、鯊魚、硬骨魚類也會被捕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楊瑋誠 資料提供:楊瑋誠 來源學名:Physeter macrocephalus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2-12-13

分布

分布於全球各大水域,出現頻率最高的地點為海底峽谷水域,海底沙洲,及大陸坡附近; 雄鯨與雌鯨活動形式不同,僅雄鯨會移動至高緯度海域尋找食物, 雌鯨與幼鯨群移動範圍僅限於1,000km以內,且可能十餘年都不會來開該海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楊瑋誠 資料提供:楊瑋誠 來源學名:Physeter macrocephalus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2-12-13

效益(利用)

目前全世界的總數估計有數萬隻;自18世紀起人類就獵捕抹香鯨製作蠟燭與化妝品, 近代的主因為萃取油脂以作為工業與軍事用的潤滑油;今日的威脅則主要在於漁業網誤捕及船隻撞擊。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楊瑋誠 資料提供:楊瑋誠 來源學名:Physeter macrocephalus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