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retta garzetta garzetta (Linnaeus, 1766)

Egretta garzetta garzetta (Linnaeus, 1766) 小白鷺
Egretta garzetta garzetta (Linnaeus, 1766) 小白鷺
Egretta garzetta garzetta (Linnaeus, 1766) 小白鷺
Egretta garzetta garzetta (Linnaeus, 1766) 小白鷺

綜合描述

雌雄鳥同色。喙細長,頸細長,分為白色型及暗色型,在台灣繁殖者大都為白色型,偶爾出現暗色型迷鳥。白色型全身白色,繁殖羽在枕部具有2至3條細長的白色飄羽,背上及下頸有細而蓬鬆簑羽,背部簑羽常長過尾部。非繁殖季時飾羽及簑羽皆脫落,眼先轉為黃色。暗色型全身大致藍灰色,有不同程度的白色羽毛,特別是頦下的部分。幼鳥的下喙基黃色,無枕後飄羽、背部及胸前飾羽。虹膜黃色、眼先裸露部黃綠色。喙黑色,但冬季時下喙變成黃色,脛與跗蹠黑色,趾為黃色,有些個體在繁殖季腳趾會轉為紅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Egretta garzetta garzetta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3-05-10

分布

全球廣布於非洲、南歐、中東、南亞、東亞、東南亞、南洋群島、新幾內亞、澳大利亞及紐西蘭 (Martinez-Vilalta & Motis 1992)。台灣各水域普遍常見,以宜蘭、台中、彰化、雲林、嘉義、台南沿海的數量最高。離島中的澎湖群島、台東綠島、宜蘭龜山島、高雄東沙島以及金門、馬祖群島都有出現的紀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Egretta garzetta garzetta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3-05-10

外觀相似性

Payne (1979) 將小白鷺分為2個亞種,台灣僅有指名亞種 garzetta。本種與 E. thula 形成超種。而 E. gularis (包括 E. g. shistacea)以及E. dimorpha 常被認為是本種的亞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Egretta garzetta garzetta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3-05-10

棲地

生活在平地至海拔1,700公尺的水田、旱田、湖泊、沼澤、溪澗、海邊,生活棲地相當多樣化。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Egretta garzetta garzetta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3-05-10

遷徙

小白鷺在台灣全年普遍可見,有夏候鳥、冬候鳥及過境鳥,是否有留鳥則不詳。冬候鳥包括在日本及華北繁殖的個體,在台灣繁殖的個體有相當數量到南洋菲律賓群島度冬。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Egretta garzetta garzetta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3-05-10

取食策略

長嘴長腳的構造適合在水邊覓食,主要以魚、蝦、蛙及水生昆蟲為食,有時也會吃貝類、爬蟲類等。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Egretta garzetta garzetta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3-05-10

行為

日行性,為主動的獵食者,主要是在淺水中漫步,一發現獵物就加快腳步,輕盈的奔跑緊追獵物。有時亦會站立水中不動伺機偷襲。另有許多捕食技巧,特別是以腳攪動水底,將底棲生物驚起再加以捕食;或是在烈日下,將翅膀張開形成陰影,以避免水面的反光,影響到對水下活動的觀察。冬季常會在溪流的激流區進行飛飛跳跳的覓食。通常單獨行動,特別是在山區溪澗及岩石海岸地區。但是當食物很多時,則會聚集在一起,例如魚池收成放水後的淺水區,或是退潮後的潟池地帶,常會聚集到上百隻。飛行時頸部後縮成S型,振翅緩慢,飛行路線為一直線。生活在溪流地區的小白鷺在冬季會建立覓食領域,並且積極的防衛覓食領域,驅趕侵入的同類或綠簑鷺。領主對侵入者會直接飛降驅趕,降落在入侵者附近與其對峙後驅逐之,以及在空中追逐等。小白鷺的腳頗長,因此常在溪流的激流區以定點站立的方式覓食,此區域的魚類多逆流而上,因此定點等待最節省能量。繁殖時會形成群落,常與牛背鷺、夜鷺等集體築巢。其排放的糞便會沾污植物表面,以及在土壤中累積,若長期乾旱會使土壤中含磷量偏高,土質偏酸而使植物枯萎,迫使鳥群擇地遷移。而鷺鳥喜好偏好營巢的木麻黃、榕樹、海茄苳及水筆仔等樹種,因為葉表光滑,氣孔在下表皮等保護機制,較不易受鳥糞沾污的毒害。常常發出聲音,叫聲為粗啞的「啊-啊-」聲,通常在受到驚擾起飛時或是降落驅趕同類時發出叫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Egretta garzetta garzetta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3-05-10

繁衍

在台灣的繁殖期為每年3至7月,一夫一妻制,於竹林、相思林及木麻黃林築巢,會群聚營巢,常與其它鷺類混群營巢於大樹上或樹林間,也有重複利用舊巢的習性。巢形為盤狀,以樹枝為巢材,每窩產卵3至5枚。卵淺藍色,無污斑,重量約23g,大小為44x32mm (陳榮作1995)。雌雄親鳥輪流孵卵,台灣缺乏系統化的孵育觀察,在國外研究孵卵約21至25天,雛鳥經過雌雄親鳥共同餵養40至45天長成離巢(Martinez-Vilalta & Motis 1992)。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Egretta garzetta garzetta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3-05-10

保育狀態

根據 Wetland International (2002) 估計,亞洲地區的小白鷺總數在18萬5千至200萬隻,而近年亞洲水鳥普查的最高數量為2001年的33,836隻 (Li & Mundkur 2002),台灣的族群對本種在亞洲而言頗為重要。本種在全球未受到生存威脅。台灣沿海發達的水產養殖業,為小白鷺提供了便利的食物來源,其種群數量可因而受益。在漁獲之前,本種常被養殖者視為害鳥而加以驅趕,但通常不會對本種造成實質傷害,在漁產收穫之後,魚塘放乾的過程中,殘存未收的魚及下雜魚會吸引小白鷺大量聚集取食。陳炳煌、顏重威 (1977) 曾對台灣鷺鷥棲繁殖地進行調查,白鷺(包括小白鷺及牛背鷺)的總數為48,710隻,根據調查,由於都市化、工業化及農業等的人為干擾,使得台灣鷺類營巢地搬遷頻繁。王穎、周淑玲 (1989) 對台灣北部鷺鷥營巢處進行調查,發現鷺鷥林因人為活動、棲地受到人為或天然的破壞,使得廢棄營巢處大為增加。而顏重威 (1989, 1990) 對台灣中南部鷺鷥營巢處的研究中指出近年營巢處有由平原搬遷到海邊的趨勢。許曉華 (1994)對鷺鷥營巢地改變進行調查,歸納結論為早期鷺鷥營巢處主要分布在台灣北部,但近年來平原棲地因各種干擾而使數量大為減少,開始往中南部發展,尤其偏好海岸地區種植的防風林或紅樹林,因其隱蔽性高,人為活動造成的干擾較少,再加上魚塭或泥灘地食物的來源豐富,使海岸營巢族群數量有逐漸擴大的趨勢。劉小如及李欽國(2002)對台灣濕地水鳥調查發現,全台主要濕地裡小白鷺的數量在1,641至7,567隻之間。1997至2002年間冬季濕地水鳥普查,本種的數量在3,286至 7,887隻之間,最大的度冬數量為1997年曾文溪口的1,620隻。
小白鷺在台灣屬一般類,並未列名受脅及保育鳥種,本身及其棲地未受到威脅。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Egretta garzetta garzetta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3-05-10

效益(利用)

小白鷺在田野間活動,與農民最接近,本地民間認為鷺鷥為吉祥的象徵,若棲息於農家則能帶來興旺,這個觀念有助於小白鷺繁殖棲地的保護。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Egretta garzetta garzetta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3-05-10

備註

Egretta 源於法文的 aigrette,為「白鷺」或「小型鷺鷥」的意思,garzetta 源於義大利文garzetta 或 sgarzetta,表示「小的白鷺」或指小白鷺,合併起來的意思就是「小白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Egretta garzetta garzetta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