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ron formosae formosae Swinhoe, 1863

Treron formosae formosae Swinhoe, 1863 紅頭綠鳩(台灣亞種)
Treron formosae formosae Swinhoe, 1863 紅頭綠鳩(台灣亞種)
Treron formosae formosae Swinhoe, 1863 紅頭綠鳩(台灣亞種)
Treron formosae formosae Swinhoe, 1863 紅頭綠鳩(台灣亞種)
紅頭綠鳩(台灣亞種)
紅頭綠鳩,紅頂綠鳩
臺灣特有
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近危(NT)

綜合描述

雄鳥的蠟膜大部分裸露,前額及眼先黃橄欖綠色,漸進至鏽橙色的頭頂及枕部,後頸暗灰橄欖綠,上背及肩羽深綠色,肩羽前端及部分上背常帶紫紅色,小及中覆羽深綠色常帶有不同程度的紫紅色,大覆羽黑色,最內側深綠,在外緣至尖端則為亮黃的羽緣,三級飛羽深綠色,次級飛羽黑色,在外側有很窄的淡黃羽緣,初級飛羽黑色,後背至尾上覆羽及尾上深綠色,尾羽顏色較鮮明。除了中央尾羽色,所有尾羽內側有寬的黑色羽緣。頦、喉、耳羽及胸部蘋果綠色,腹部則為稍帶黃的綠色,尾下覆羽淡黃色,較長羽毛有深綠色矢紋,較短羽毛基部深綠色,尾下黑色有不明顯的末端灰帶,腿淡黃色有深綠色縱紋。虹膜紅色帶紫至黑色的內圈。眼圈裸露部分藍色。蠟膜及喙基部亮藍色,喙尖較灰。腳紅色。雌鳥與雄鳥類似,但額部暗綠色,深綠色頭頂不帶鏽橙色,深綠色的頸部沒有灰色部分,上背及肩羽及小覆羽皆深綠色無紫紅色。背面綠色較暗且較深。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Treron formosae formosae Swinhoe,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

分布

分布於台灣、琉球群島及菲律賓群島的北部小島。台灣僅出現於東部、南部及離島的綠島和蘭嶼。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Treron formosae formosae Swinhoe,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

外觀相似性

本種過去曾經被置於 Sphenurus 屬,與T. sphenura以及 T. sieboldii 親緣極近,而與 T.oxyura 種群則稍遠。本種分為4個亞種,台灣出現的為指名亞種,而且為台灣特有亞種,僅分布於台灣島、綠島及蘭嶼。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Treron formosae formosae Swinhoe,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

棲地

:棲息於熱帶及亞熱帶小型島嶼的濃密陰暗之原始闊葉林中,體色與樹枝相近,不易被發現。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Treron formosae formosae Swinhoe,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

遷徙

紅頭綠鳩在台灣為稀有的留鳥,未見季節性的遷移行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Treron formosae formosae Swinhoe,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

取食策略

食果性,採食樹冠上的果實以及種籽。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Treron formosae formosae Swinhoe,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

行為

單獨或小群活動於樹冠層,至今對其生活習性的瞭解並不多。發出如洞簫的「唔、唔衣唔」鳴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Treron formosae formosae Swinhoe,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

繁衍

台灣沒有任何巢卵的觀察紀錄,國外的觀察紀錄是在夏季繁殖,於樹上築巢,一巢產白色的卵2枚。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Treron formosae formosae Swinhoe,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

保育狀態

紅頭綠鳩在全球的生存現況,在菲律賓為稀有,僅在琉球為普遍留鳥。紅頭綠鳩於1863年在台南及1866年在高雄被發現,當時即被認定為稀有鳥種。1930年代日本學者在蘭嶼及綠島發現本種(林文宏1997)。今日的台南、高雄已發展成為工商業大都會,原始森林早已不復存在,因此本種在這兩個地方早已消失。近年來僅屏東墾丁及台東蘭嶼有穩定的紀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Treron formosae formosae Swinhoe,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

法規

紅頭綠鳩列名於農委會2008年所公告的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屬於第二級珍貴稀有的保育類野生動物,受到法律的保護。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Treron formosae formosae Swinhoe,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

管理

IUCN2008年紅皮書將本種列為「接近受脅」( NT )鳥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Treron formosae formosae Swinhoe,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

備註

Treron 源於希臘文鳩或鴿的意思。 formosae福爾摩沙,指台灣,合併屬名即為「台灣的鳩」。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Treron formosae formosae Swinhoe,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