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種與 A. semitorquata 組成超種,與A.hercules 親緣很近,兩者的分布範圍在印度東北及東南亞有所重疊。在中亞、阿富汗及喀什米爾的族群,因為嘴峰短、腹面色彩較淡,有時被分為 A. pallassii,但其變化仍在指名亞種的個體變異之內。本種分為7個亞種,台灣出現的為 A. a. bengalensis (Gmelin, 1788),除了台灣之外,本亞種也分布於印度北部、中南半島、中國、庫頁島、日本、菲律賓群島、蘇拉威西、摩鹿加群島等。
繁殖期為3至7月,雌雄鳥合力在河岸或池塘土岸上以喙啄洞為巢, 洞口直徑約4.5cm,洞深40至100cm不等,每窩產卵5至7枚,卵純白色,大小約為 24 x 20 mm (顏重威1984),雌雄鳥分擔孵卵的工作,約19至20天雛鳥破殼而出,幼鳥留在巢穴中接受餵食24至25天後長成離巢,幼鳥約在離巢4天後第一次衝入水中捕食,為其生命存亡關頭的最大試煉,常因全身浸水溺斃以悲劇收場 (Fry & Fry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