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體長約38cm。雄鳥全身黑色帶有藍綠色光澤。雌鳥頭及背面暗褐色,密佈許多白色縱斑。翼有白色橫斑。尾長褐色,有多道淡褐色橫斑。腹面黑褐色,喉至上胸有白色縱紋。下胸、腹部及尾上覆羽有多道白色橫紋。眼紅色。喙淡綠色。腳藍灰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Eudynamys scolopacea chinensis Cabnis & Heine,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

分布

分布於印度向東經中南半島至華南、菲律賓、馬來半島、印尼群島、澳洲北部與東部。台灣僅於過境期不規律出現於少數濱海地點,離島澎湖也有紀錄。於金門、馬祖比較普遍。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Eudynamys scolopacea chinensis Cabnis & Heine,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

外觀相似性

本種廣布於東南亞至澳洲,全世界共有17個亞種,與台灣地緣關係最近者有2種,條列如下:E. s. harterti 分布於海南島。E. s. chinensis 分布於華中、華南及中南半島。台灣的紀錄甚少,Hachisuka & Udagawa(1951)認為1905年的首筆紀錄屬於harterti,但該亞種基本上是海南島的留鳥。而華南亞種chinensis不但離台灣更近,也更具遷移性,台灣所見者似乎更可能屬於此亞種,但尚待進一步確認。本屬屬名常被誤拼為 Eudynamis。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Eudynamys scolopacea chinensis Cabnis & Heine,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

棲地

生活於較開闊的疏林地帶、河濱樹林、紅樹林、公園等,能適應人類的聚落。常隱身於樹冠層濃密處,不容易見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Eudynamys scolopacea chinensis Cabnis & Heine,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

取食策略

以果實(尤其是榕果)為主,也捕食少數昆蟲。在樹冠層覓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Eudynamys scolopacea chinensis Cabnis & Heine,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

行為

嘹亮的「叩噎了、叩噎了」,重音在第二音節,重複約5至10次,越叫越快也越高。終日都會鳴叫,半夜及清晨好鳴。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Eudynamys scolopacea chinensis Cabnis & Heine,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

繁衍

台灣沒有繁殖記錄。具托卵習性。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Eudynamys scolopacea chinensis Cabnis & Heine,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

保育狀態

噪鵑在國際上並無特別的保育措施。
噪鵑在台灣為稀有的過境鳥,並無受脅或相關的保育問題,未被列入保育類鳥種名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Eudynamys scolopacea chinensis Cabnis & Heine,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

備註

eu 希臘文意指「優的」;dynamys 希臘文意指「力量」。scolopax 拉丁文意指「山鷸屬」;aceus 拉丁文意指「類似的」。學名全意為「似山鷸般有力量的鳥」。亞種名 harterti 意指「紀念德國鳥類學家 Hartert 氏的」。亞種名chinensis 意指「中國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Eudynamys scolopacea chinensis Cabnis & Heine,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