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cicapa dauurica dauurica Pallas, 1811

Muscicapa dauurica dauurica Pallas, 1811 寬嘴鶲
Muscicapa dauurica dauurica Pallas, 1811 寬嘴鶲
Muscicapa dauurica dauurica Pallas, 1811 寬嘴鶲
Muscicapa dauurica dauurica Pallas, 1811 寬嘴鶲

綜合描述

雌雄鳥同型。額基污白色,頭頂、後頸、背、腰及尾上覆羽均為灰褐色,各羽羽軸暗色,尾羽黑褐色。眼先及眼圈污白色,覆羽灰褐色,飛羽黑褐色,羽緣棕白色,三級飛羽的棕白羽緣最寬而明顯。腹面的腮、喉、頰淡灰白色,胸及兩脇淡灰褐色,腹部及尾下覆羽白色。喙黑色,下喙端部暗褐色,基部黃褐色。跗蹠及趾黑褐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Muscicapa dauurica dauurica Pallas, 1811 上次更新:2013-05-10

分布

繁殖於西伯利亞南部至蒙古北部、中國東北、朝鮮半島、日本及喜馬拉雅山麓至四川西部,度冬區在印度、東南亞、菲律賓、蘇拉威西及大巽他群島;部分族群為中南半島至婆羅洲的留鳥。台灣出現於平地至中海拔山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Muscicapa dauurica dauurica Pallas, 1811 上次更新:2013-05-10

外觀相似性

本種的分類地位及學名,各學者有些不同的看法,曾被稱為 M. latirostris,但 Watson etal (1986) 認為依命名先後應由 M. dauurica 優先。Dickinson (2003) 將其下分為4個亞種,然而 Deignan (1957) 認為 M. dauurica 是單型種,無亞種分化,將其下的 williamsoni 族群視為另一獨立種。而Wells et al (1982) 則視為同一種中的亞種。其後因無法證實兩者的繁殖區重疊,其羽色及翼式有些差異,且 williamsoni 在東南亞有留鳥族群,因此 Boonsong & Round (1991)仍認為 williamsoni 的族群應為獨立種,學名為 M. williamsoni,其下另包含 M. w. siamensis以及 M. w. umbrosa 兩個亞種,稱為 BrownstreakedFlycatcher。更有人將 M. randi 以及M. segregata 和 M. williamsoni 一起稱為 M.dauurica 成為一超種。依據 Dickinson (2003)的分類,各亞種的分布條列如下:M. d. dauurica 繁殖於西伯利亞中、南部至蒙古北部、中國東北、朝鮮半島北部、日本、庫頁島及喜馬拉雅山麓至四川西部,冬季遷移至印度、東南亞、菲律賓、蘇拉威西及大巽他群島度冬。M. d. williamsoni 繁殖於緬甸東南及泰國西南,至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及婆羅洲度冬。M. d. siamensis 分布於雲南、緬甸東部、泰國西北及越南。M. d. umbrosa 分布於婆羅洲東北部。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Muscicapa dauurica dauurica Pallas, 1811 上次更新:2013-05-10

棲地

棲息於林緣或森林的中、下層。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Muscicapa dauurica dauurica Pallas, 1811 上次更新:2013-05-10

遷徙

灰鶲在台灣為不普遍的過境鳥。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Muscicapa dauurica dauurica Pallas, 1811 上次更新:2013-05-10

取食策略

見有昆蟲飛過,即迅速起飛捕捉,再啣蟲停落原處。以森林中的飛蟲為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Muscicapa dauurica dauurica Pallas, 1811 上次更新:2013-05-10

行為

多單獨活動,不成群,常靜棲枝頭,度冬期通常安靜不鳴叫。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Muscicapa dauurica dauurica Pallas, 1811 上次更新:2013-05-10

繁衍

台灣沒有繁殖紀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Muscicapa dauurica dauurica Pallas, 1811 上次更新:2013-05-10

保育狀態

灰鶲在台灣是數量不普遍的過境鳥,在繁殖區較常見。
保育等級上屬一般類。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Muscicapa dauurica dauurica Pallas, 1811 上次更新:2013-05-10

備註

屬名 Muscicapa 來自拉丁文,musca 是「蒼蠅」的意思,capere 是「抓取」的意思,意指鶲屬鳥的覓食習性。種名 dauurica 是由 Dauria的拉丁化而來,意指西伯利亞東南部,貝加爾湖東岸至蒙古、中國東北之間的區域,是本種的模式標本採集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Muscicapa dauurica dauurica Pallas, 1811 上次更新:201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