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nthocincla ruficeps (Gould, 1863)

Ianthocincla ruficeps (Gould, 1863) 臺灣白喉噪眉
Ianthocincla ruficeps (Gould, 1863) 臺灣白喉噪眉
Ianthocincla ruficeps (Gould, 1863) 臺灣白喉噪眉
Ianthocincla ruficeps (Gould, 1863) 臺灣白喉噪眉
臺灣白喉噪眉
台灣白喉噪眉,白喉笑鶇,白喉噪眉,白眶雀鶥,繡眼雀鶥
臺灣特有
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綜合描述

雌雄鳥同色。額、頭頂至後頸栗赤色,眼先黑色,眼後耳羽欖赤褐色。體背面包括背、腰和尾上覆羽、翼覆羽和尾羽欖褐色,兩側尾羽末端白色。腮黑色,喉和上胸白色,胸帶和脇欖褐色,下胸、腹和尾下覆羽灰白色。喙黑色,跗蹠褐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Garrulax albogularis ruficeps Gould,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

分布

分布於喜馬拉雅山區、西藏南部、青海、陜西、湖北、四川、雲南、台灣及越南北部。台灣分布於中海拔山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Garrulax albogularis ruficeps Gould,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

外觀相似性

Dickinson (2003) 認為本種分為4個亞種,條列如下:G.a.whistleri 分布於喜馬拉雅西北部。G.a.albogularis 分布於喜馬拉雅東部和中部。G.a.eous 分布於中國西藏東南部到青海東部四川北部、陜西南部、雲南及越南西北部。G.a.ruficeps 分布於台灣。台灣亞種為 G. a. ruficeps,部分學者則認為本亞種可被提升為獨立種 G. ruficeps (Collar2006, Collar & Robson 2007),唯本書仍採納Dickinson (2003) 的分類方式。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Garrulax albogularis ruficeps Gould,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

棲地

棲息於中海拔山區海拔 900 至2,100m 的茂林森林和灌叢中 (Yen 1990),且多活動於林木的中、下層。在非繁殖期有集群的現象。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Garrulax albogularis ruficeps Gould,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

遷徙

白喉噪鶥在台灣為不普遍的留鳥,也是台灣特有亞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Garrulax albogularis ruficeps Gould,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

取食策略

雜食性。常見在地面覓食,食物包括植物的種子、果實、新芽和多種昆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Garrulax albogularis ruficeps Gould,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

行為

宏亮如成年男人的「嘿—嘿、嘿、嘿」笑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Garrulax albogularis ruficeps Gould,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

繁衍

台灣尚無繁殖的觀察紀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Garrulax albogularis ruficeps Gould,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

保育狀態

白喉噪鶥在台灣的種群數量並不普遍。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Garrulax albogularis ruficeps Gould,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

法規

被列入野生動物保育法的第二級珍貴稀有的保育類鳥類。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Garrulax albogularis ruficeps Gould,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

備註

Garrulax 拉丁文為「喋喋不休的說」之意;albogularis 為拉丁文 albus「白色的」和 gularis「喉部」的合併字。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Garrulax albogularis ruficeps Gould,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