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rdus chrysolaus chrysolaus (Temminck, 1831)

Turdus chrysolaus chrysolaus (Temminck, 1831) 赤腹鶇
Turdus chrysolaus chrysolaus (Temminck, 1831) 赤腹鶇
Turdus chrysolaus chrysolaus (Temminck, 1831) 赤腹鶇
Turdus chrysolaus chrysolaus (Temminck, 1831) 赤腹鶇

綜合描述

雌雄鳥體色略異。雄鳥整個頭部至前胸為黑褐色,體背為帶鏽赤色的欖褐色;尾羽暗褐色,中央一對及其它尾羽外瓣灰欖褐色;初級、次級飛羽及初級覆羽暗褐色,外緣欖褐色,三級飛羽及大、中、小覆羽欖褐色。胸及腹側為橙紅色,腹部中央及尾下覆羽為白色。雌鳥頭部色澤較淡,腮、喉白色,有暗欖褐色的細軸斑,兩側各斑較寬,其餘與雄鳥相同。上喙暗褐色,下喙除尖端外黃色。跗蹠及趾淡黃褐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Turdus chrysolaus chrysolaus Temminck, 1832 上次更新:2013-05-10

分布

主要繁殖於日本北部及其北方島嶼,非繁殖期至日本南部、琉球、台灣、華南及菲律賓度冬。台灣出現於平地至中海拔地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Turdus chrysolaus chrysolaus Temminck, 1832 上次更新:2013-05-10

外觀相似性

本種原經鑑定為獨立種,其後又曾與白眉鶇 T. obscurus 一同被歸列為白腹鶇 T. pallidus的亞種 ( Denmentiev & Gladkov 1954, 鄭作新1987),或三者合成為一超種;而 Riply (1964)及Vaurie (1959) 均將 T. pallidus、T. obscurus、T. chrysolaus 視為三個獨立種。本種的亞種分化,有的學者認為是單型種,無亞種分化 (Vaurie 1955, 鄭作新 1994,Clement 2000),而Clements (2000) 及 Dickinson(2003) 的鳥類名錄均將本種分成2個亞種;本種主要產地是日本,T. c. orii 亞種較指名亞種體型為大,喙較長,喉部更黑且體背色澤亦較深 (大西敏一 2000),出現在台灣的為指名亞種,兩亞種的分布條列如下:T. c. chrysolaus 繁殖於日本北部及朝鮮半島南部,度冬區在華南至北菲律賓一帶。T. c. orii 繁殖於庫頁島及千島群島的中、北部,至日本及琉球度冬。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Turdus chrysolaus chrysolaus Temminck, 1832 上次更新:2013-05-10

棲地

棲息於各地林緣、果園或近郊公園。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Turdus chrysolaus chrysolaus Temminck, 1832 上次更新:2013-05-10

遷徙

赤胸鶇在台灣為普遍的冬候鳥。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Turdus chrysolaus chrysolaus Temminck, 1832 上次更新:2013-05-10

取食策略

常在有遮蔽處的地面或附近有樹林的開闊地覓食。度冬期以漿果為主食,兼食少數昆蟲等無脊椎動物。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Turdus chrysolaus chrysolaus Temminck, 1832 上次更新:2013-05-10

行為

遷移期常成大群,有時與其它鶇類混群。性機警。飛行時常有尖細的「tsi-」單長音,叫聲為一連串的「chuck、chuck」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Turdus chrysolaus chrysolaus Temminck, 1832 上次更新:2013-05-10

繁衍

台灣沒有繁殖紀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Turdus chrysolaus chrysolaus Temminck, 1832 上次更新:2013-05-10

保育狀態

赤胸鶇在台灣的數量普遍。
在保育等級上屬一般類。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Turdus chrysolaus chrysolaus Temminck, 1832 上次更新:2013-05-10

備註

屬名 Turdus 源自拉丁文是「鶇」的意思。種名chrysolaus 來自希臘文,是「金黃色的」的意思,指本種鶇胸、脇部的顏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Turdus chrysolaus chrysolaus Temminck, 1832 上次更新:201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