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nox japonica japonica (Temminck & Schlegel, 1845)

Ninox japonica japonica (Temminck & Schlegel, 1845) 褐鷹鴞(過境亞種)
Ninox japonica japonica (Temminck & Schlegel, 1845) 褐鷹鴞(過境亞種)
Ninox japonica japonica (Temminck & Schlegel, 1845) 褐鷹鴞(過境亞種)
Ninox japonica japonica (Temminck & Schlegel, 1845) 褐鷹鴞(過境亞種)
褐鷹鴞(過境亞種)
褐鷹鴞
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iNaturalist

綜合描述

體長約30cm。頭小而圓,無耳羽。眼黃色。顏盤不明顯。頭及背面暗褐色。肩部有3-5個白斑。初級飛羽有橫紋。尾羽有深淺交錯的數條橫帶。腹面白色,布有暗褐色粗縱斑。尾下覆羽、脛羽及跗蹠羽米白色。未成鳥腹面為淡黃褐色。喙暗褐色,尖端較淡。趾黃色,有稀疏剛毛。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Ninox scutulata japonica (Temminck & Schlegel, 1845) 上次更新:2013-05-10

分布

分布於東北亞、日本、琉球群島、台灣、東南亞、印度。台灣分布於全島各處的中低海拔森林,離島於蘭嶼、綠島皆有繁殖紀錄。澎湖及彭佳嶼有過境紀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Ninox scutulata japonica (Temminck & Schlegel, 1845) 上次更新:2013-05-10

外觀相似性

本種共分為12個亞種,與台灣地緣關係接近者有4個,條列如下:N. s. florensis 分布於俄羅斯遠東地區、北韓、中國東北。N. s. japonica 分布於南韓、日本,度冬於菲律賓及南洋。N. s. totogo 分布於琉球群島、台灣、蘭嶼。N. s. randi 分布於菲律賓群島。其中前兩者為北方的亞種,會遷移至南方度冬;後兩者為南方的亞種,為留鳥。台灣的褐鷹鴞既有留鳥也有過境鳥,留鳥最初在蘭嶼被發現,並命名為 totogo 亞種,迨無疑問,其後有些作者認為台灣本島的留鳥族群也是 totogo 亞種,如鄭作新(1987)、Dickinson(2003)。1970年 Mees 檢視了9只來自台灣的褐鷹鴞標本,他認為這些是留鳥而且是 japonica亞種。顏重威(1979)則列為兩個亞種並存,totogo 是僅產於蘭嶼的留鳥,japonica 則是台灣本島普遍的夏候鳥。兩亞種主要的差異在於totogo 體型小於 japonica,而且羽色較暗。King(2002)根據鳴聲的差異,建議將這12個亞種拆為3種:分布於南亞與東南亞的諸亞種沿用學名Ninox scutulata;分布於東北亞、日本、台灣及蘭嶼的3個亞種提升為Ninoxjaponica(英名為Northern Boobook);分布於菲律賓群島的亞種提升為Ninox randi。近年有些作者已採此看法,如Clements名錄。台灣本島的褐鷹鴞究竟是留鳥還是夏候鳥?亞種是 totogo 還是 japonica?而台灣過境期大量出現的族群是否為來自北方的japonica?以上都是尚待解答的疑問。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Ninox scutulata japonica (Temminck & Schlegel, 1845) 上次更新:2013-05-10

棲地

蘭嶼的留鳥族群棲息於天然闊葉林,台灣本島的留鳥族群主要棲息於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天然次生林,偏好人類干擾少且昆蟲豐富的環境。然而在平地、溼地、海濱仍偶有紀錄而且並非在過境期,顯示本種對棲地的選擇很有彈性。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Ninox scutulata japonica (Temminck & Schlegel, 1845) 上次更新:2013-05-10

遷徙

褐鷹鴞在台灣為不普遍的留鳥及不普遍的過境鳥。在蘭嶼及綠島的繁殖早於1930年代就已確認,在台灣本島多處亦全年都有紀錄,雖然尚無明確的巢卵觀察紀錄,但夏季可見幼鳥,因此留鳥族群的存在應可確認。然而有些地方呈現出季節不均的狀態,是因為夏候鳥或冬候鳥的存在,或是因島內遷移所致,尚難定論。至於過境鳥的存在,主要是因春秋過境期本種的出現紀錄明顯增加,許多是在市郊、平地或海邊,包括中網或受傷的個體,因此被認為是過境族群,但仍需更進一步的驗證。飛行能力強,能追捕快速移動的小動物。喜停棲於明顯的枝頭或電線,而且經常回到同一棲點,很容易被有心人尋獲,對人類不甚畏懼。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Ninox scutulata japonica (Temminck & Schlegel, 1845) 上次更新:2013-05-10

取食策略

以較大型的昆蟲為主食,在台灣中部捕食最多的類群是鞘翅目、鱗翅目、直翅目、同翅目等(林文隆 2001),也獵食鼠類、尖鼠類、小型鳥、蝙蝠、蜥蜴等多類小動物。獵食方法為站在視野良好的定點守候,發現獵物時再衝出捕捉。會攫取地面靜止的獵物,也會抓取空中飛行的獵物。可用喙或用爪抓取獵物,以用喙的比例較高。經常利用山區的路燈附近作為獵場,獵食被燈光吸引的昆蟲與其它小動物。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Ninox scutulata japonica (Temminck & Schlegel, 1845) 上次更新:2013-05-10

行為

過境鳥則經常出現在市郊、公園綠地等人類周遭環境。單獨或成對生活。夜行性,但晨昏亦活動。白天受驚擾時亦能靈活飛行。飛行能力強,擅追捕快速移動的小動物,如飛蟲。喜停棲於明顯的枝頭或電線,而且經常回到同一棲點,對人類不甚畏懼,是容易被人尋獲的貓頭鷹。略混濁似腹音的「互互- 互互- 互互⋯」,每兩聲一頓,連續6至20聲,休止一段時間後重新開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Ninox scutulata japonica (Temminck & Schlegel, 1845) 上次更新:2013-05-10

繁衍

台灣中部於3月份交尾,營巢於樹洞,每窩產3至4枚卵,卵為白色近圓形,大小為36.5 × 31.5 mm,於4至5月間孵出。雌鳥負責孵卵與餵雛,雄鳥負責供食,等幼鳥較大時雌鳥也會外出獵食。6至8月間可見到親鳥供食給離巢的幼鳥。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Ninox scutulata japonica (Temminck & Schlegel, 1845) 上次更新:2013-05-10

保育狀態

褐鷹鴞以往在野外有誤中鳥網的情形,過境族群在過境期間經常短暫出現於城鎮公園及人類周遭的綠地,其中虛弱個體經常被人撿拾送交救傷機構或遭私人圈養。整體族群無明顯受脅或相關的保育問題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Ninox scutulata japonica (Temminck & Schlegel, 1845) 上次更新:2013-05-10

法規

在台灣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包含於鴞形目)列為第二級珍貴稀有的保育類野生動物。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Ninox scutulata japonica (Temminck & Schlegel, 1845) 上次更新:2013-05-10

管理

褐鷹鴞在國際上有華盛頓公約(CITES)包含於整個鴞形目列入附錄I I , IUCN或BirdLife並未列為受脅鳥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Ninox scutulata japonica (Temminck & Schlegel, 1845) 上次更新:2013-05-10

備註

nisus 拉丁文意指「北雀鷹」;nox 拉丁文意指「夜間的」。scutulata 拉丁文意指「如棋盤花紋的」。學名全意為「具棋盤花紋的夜間雀鷹」。亞種名 totogo 意指「蘭嶼」;亞種名japonica 意指「日本」。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Ninox scutulata japonica (Temminck & Schlegel, 1845) 上次更新:201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