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臺灣生命大百科
Taiwan Encyclopedia of Life
關於本站
最新消息
物種分類系統
物種圖庫
生物圖書館
影片專區
物種頁面
大百科大聲公
看更多
Melogale moschata subaurantiaca
(Swinhoe, 1862)
中文名
鼬貛
中文別名
臭貍,鼬獾
分類位階
Subspecies
(亞種)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哺乳綱
>
食肉目
>
貂科
>
鼬獾屬
>
Melogale moschata subaurantiaca
作者:白欽源
來源: 漫步在森林的氣味裡
圖片詳情
Melogale moschata subaurantiaca
作者:汪仁傑
來源: 臺灣物種名錄(TaiBNET)
圖片詳情
Melogale moschata subaurantiaca
作者:黃淑芬
來源: 黃淑芬
圖片詳情
Melogale moschata subaurantiaca
作者:Joseph Wolf
來源: Biodiversity Heritage Library(BHL)
圖片詳情
物種解說
上次更新
2014-08-07 14:44:49
描述
鼬獾的臉部黑褐色,由頭頂經後頸至背中央有一白色縱帶,額頭至眼睛周圍有明顯的白毛,神似國劇人物之化妝臉譜,故有「花臉貍」之稱。吻端突出似豬鼻,又有「小豚貓」之別名。全身披深灰褐色粗毛,身體瘦長,四肢細短呈污灰色,爪尖銳而長,尾部具白色長毛,略為蓬鬆。鼠蹊部有味道濃厚之臭腺,故又有「臭貍」之稱。頭體長35至40公分,尾長14至20公分,體重1至1.75公斤。齒式:門齒3/3,犬齒1/1,前臼齒4/4,臼齒1/2;全部的牙齒數有38顆。
作者
鄭錫奇
資料提供
臺灣科普傳播事業發展計畫
生物學
鼬獾白天躲藏於樹洞、土洞或岩洞內休息,日落黃昏後始外出覓食。有爬樹能力,但不常上樹活動;行動緩慢,不善跳躍。主要以嗅覺找尋食物,但聽力與觸覺亦佳,喜好捕食蜥蜴、鳥類、小型囓齒類,對於蝸牛、蚯蚓、大型昆蟲等無脊椎動物也來者不拒,有時亦會取食植物果實。排遺呈黑色或灰黑色細長狀,常呈螺旋狀堆積,為明顯易辨的跡相。由於臭腺特別發達,受驚嚇或被逼迫時亦會分泌具惡臭之氣味以驅敵。每年5至6月為其生殖高峰期,每胎可產1至3隻幼獸。
作者
鄭錫奇
資料提供
臺灣科普傳播事業發展計畫
保育
因會分泌具惡臭之氣味,較少獵捕之壓力。
作者
鄭錫奇
資料提供
臺灣科普傳播事業發展計畫
分布
鼬獾為臺灣特有亞種。普遍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曾出現在海拔2,100公尺的高山地區。
作者
鄭錫奇
資料提供
臺灣科普傳播事業發展計畫
棲地
通常棲居於原始闊葉林、灌叢區及開墾地。
作者
鄭錫奇
資料提供
臺灣科普傳播事業發展計畫
參考文獻
鍾榮峰。2009。國科會98年度媒體製作試辦方案-臺灣科普傳播事業發展計畫-史溫侯 福爾摩沙哺乳動物紀行。田野事業文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