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本種體色深棕黑色,體長約8.5-9.2mm;頭部兩複眼間具有一塊顏色較淺之區域;口器、觸角及足部顏色較淺。頭部略呈弧形凸起;複眼後方稍微向內縊縮;前額具明顯深溝;前額與上唇間溝槽明顯;上唇前緣不具明顯雙瓣形狀;觸角長,向後延伸超過翅鞘的三分之一處。前胸背板略呈弧形凸起,最寬處位於前方四分之一處並著生一對剛毛;前緣與後緣等寬;前後緣附近具有明顯刻點;前胸背板前角向前延伸;後角呈銳角,向外向後突出,並於接近末端處著生一對剛毛。後翅萎縮,長大約為翅鞘之二分之一;翅鞘略程弧形突起,呈卵圓形,最寬處位於中央;翅鞘縱紋深,且於靠近前端更加明顯。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翁逸明 資料提供:翁逸明 來源學名:Nebria formosana Habu, 1972 上次更新:2016-10-06

分布

台灣,特有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翁逸明 資料提供:翁逸明 來源學名:Nebria formosana Habu, 1972 上次更新:2016-10-06

棲地

主要分布雪山、南湖大山、合歡山、玉山等海拔超過3,000公尺以上之冷杉林底層之流動水源周圍。夜行性,本種因後翅退化因此不具飛行能力。本種體型小,可輕易與體型較大之Nebria niitakana區分,另外本種外觀更近似於Nebria bousqueti, 但該種翅鞘明顯較短且僅分布於北大武山地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翁逸明 資料提供:翁逸明 來源學名:Nebria formosana Habu, 1972 上次更新:2016-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