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體長約0.7~0.8公分,體色為灰綠色至黃綠色,體表布滿著黃綠色短毛,前胸接近梨形且兩側具有小黑斑點,中央則有倒心形黑色斑紋,翅鞘上具有明顯的2道黑色寬橫帶及黑色圓弧狀斑紋。
成蟲活動季節約在6~7月份,日行性且具有訪花特性,曾經在無患子及石櫟屬植物的花上發現牠們的蹤跡。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生命大百科 資料提供:臺灣生命大百科 來源學名:Chlorophorus verus Holzschuh, 1998 上次更新:2013-11-20

分布

僅分布於台灣,除了模式標本產地屏東縣墾丁外,目前只有在屏東縣大漢山有發現紀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生命大百科 資料提供:臺灣生命大百科 來源學名:Chlorophorus verus Holzschuh, 1998 上次更新:2013-11-20

鑑別型特徵敘述

前胸中央具有倒心形黑色斑紋、外緣具黑斑,翅鞘上具有2道明顯的黑色寬橫帶。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生命大百科 資料提供:臺灣生命大百科 來源學名:Chlorophorus verus Holzschuh, 1998 上次更新:2013-11-20

外觀相似性

外觀近似金子氏黃虎天牛、三輪氏黃虎天牛。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生命大百科 資料提供:臺灣生命大百科 來源學名:Chlorophorus verus Holzschuh, 1998 上次更新:2013-11-20

棲地

棲息在平地至海拔1000公尺左右的闊葉林中。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生命大百科 資料提供:臺灣生命大百科 來源學名:Chlorophorus verus Holzschuh, 1998 上次更新:2013-11-20

保育狀態

台灣特有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生命大百科 資料提供:臺灣生命大百科 來源學名:Chlorophorus verus Holzschuh, 1998 上次更新:2013-11-20

備註

中文俗名:真綠虎天牛。模式產地:Kuraru(墾丁龜仔角)。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生命大百科 資料提供:臺灣生命大百科 來源學名:Chlorophorus verus Holzschuh, 1998 上次更新:201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