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雄蟲體長7.6~8.8公釐;體壁布滿細毛;頭部黑色,觸角黑色,絲狀;前胸背板橙黃色;前翅黑色,表面佈滿微小圓形點刻與黃色細毛,翅緣有黃色細紋;足部腿節橙黃色,其餘部分黑色;腹部黑色,有2枚乳白色長橢圓型發光器。雌蟲體型略較雄蟲大,外型與顏色與雄蟲相似,僅有1枚發光器。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何健鎔、方華德 資料提供: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來源學名:Aquatica ficta (Olivier, 1909) 上次更新:2016-10-04

分布

臺灣、中國大陸、香港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何健鎔、方華德 資料提供: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來源學名:Aquatica ficta (Olivier, 1909) 上次更新:2016-10-04

棲地

分佈於低海拔環境,幼蟲水生,棲息在水田、灌溉溝渠及水池等靜水域環境,發生期3~10月。成蟲於入夜後僅活動約30~40分鐘,飛行時多環繞水域周邊,發光頻率緩慢,軌跡於光點間帶有光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何健鎔、方華德 資料提供: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來源學名:Aquatica ficta (Olivier, 1909) 上次更新:2016-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