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第4齡蛹殼體色淡黃。長橢圓形。蠟質分泌物不明顯。腹部腹節分節明顯,腹部腹節分節明顯,第2-6節具1對明顯之亞中區凹陷。胸氣管摺及梳不明顯。
寄主植物: 禾本科 (GRAMINEAE) 棕葉狗尾草 Setaria palmifolia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 4.0台灣(CC BY 4.0 TW) 作者:柯俊成 資料提供:柯俊成 來源學名:Bemisia formosana Takahashi, 1933 上次更新:2017-07-06

分布

臺灣(烏來、龜子角、南仁山、知本溫泉)。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 4.0台灣(CC BY 4.0 TW) 作者:柯俊成 資料提供:柯俊成 來源學名:Bemisia formosana Takahashi, 1933 上次更新:2017-07-06

鑑別型特徵敘述

第4齡蛹殼體色淡黃。長橢圓形。蠟質分泌物不明顯。腹部腹節分節明顯,腹部腹節分節明顯,第2-6節具1對明顯之亞中區凹陷。胸氣管摺及梳不明顯。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 4.0台灣(CC BY 4.0 TW) 作者:柯俊成 資料提供:柯俊成 來源學名:Bemisia formosana Takahashi, 1933 上次更新:2017-07-06

備註

本種為臺灣特有種。目前臺灣地區僅有少數的採集記錄,分布範圍相當有限。對於禾本科(Gramineae)具高度寄主專一性。著生於葉背,密度不高,不具經濟重要性。不與螞蟻共生。本種與姬伯粉蝨(Bemisia giffardi)之區別在於不具縱背脊。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 4.0台灣(CC BY 4.0 TW) 作者:柯俊成 資料提供:柯俊成 來源學名:Bemisia formosana Takahashi, 1933 上次更新:2017-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