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第4齡蛹殼體淡黃。橢圓形。許多長縫從亞緣區面向體緣延伸。頭胸區具有5對相當小、幾丁化之疣狀突起,腹部亦有5對,每個疣狀突起均具有短、堅硬之端毛,尾脊明顯,基部硬化。管狀孔圓形,前緣擴展。蓋瓣兩側圓,後緣凹陷,充塞大部份管狀孔區域。舌狀突起微露。
寄主植物: 千屈菜科 (LYTHRACEAE) 九芎 Lagerstromia subcostata 杜鵑花科 (ERICACEAE) 杜鵑屬 Rhododendron sp. 胡蘆科 (CUCURBITACEAE) 穿山龍 Neoalsomitra integrifoliola 桑科 (MORACEAE) 菲律賓榕 Ficus ampelas 紫金牛科 (MYRSINACEAE) 山桂花屬 Maesa sp. 樟科 (LAURACEAE) 小梗木薑子 Litsea krukovii 大香葉樹 Lindera oldhamii 大葉楠 Machilus kusanoi 五掌楠 Neolitsea konishii 木薑子屬 Actinodaphne sp. 紅楠 Machilus thunbergii 長葉木薑子 Litsea acuminata 厚殼桂 Cryptocarya chinensi 香楠 Machilus zuihoensis 黃肉樹 Litsea hypophaea 假長葉楠 Machilus japonica 新木薑子屬 Neolitsea sp. 楠木屬 Machilus sp. 臺灣雅楠 Phoebe formosana 樟屬 Cinnamomum sp. 錫蘭樟 Cinnamomum zeylanicum 瓊楠 Beilshmiedia erythrophloia Chipponsan tetradenia 天敵: 膜翅目(Hymenoptera) 小蜂總科(Chalcidoidea) 蚜小蜂科(Aphelinidae) Encarsia lahorensis (Howard) (Huang & Polaszek, 1998: 1900-1901. China)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柯俊成 資料提供:柯俊成 來源學名:Tuberaleyrodes machili Takahashi, 1932 上次更新:2016-11-02

分布

臺灣(東澳、龍洞、三峽、屈尺、安坑、石碇、烏來、新店、福山植物園、乾溝、士林、木柵、臺北市、面天坪、陽明山、拉拉山、萬峰、日月潭、水里、水社、佳保臺、北山坑、竹山、東埔、埔里、梅峰、集集、奧萬大、碧綠溪、蓮華池、廬山溫泉、武陵、草嶺、中埔、觸口、阿里山、奮起湖、嘉義市、關仔嶺、石門、四重溪、寶山、牡丹、社頂、南仁山、墾丁公園、龜子角、霧臺、鵝鑾鼻、太平山、梅花湖、礁溪、卓溪、金洋、紅葉、林場、知本溫泉、向陽)、日本。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柯俊成 資料提供:柯俊成 來源學名:Tuberaleyrodes machili Takahashi, 1932 上次更新:2016-11-02

鑑別型特徵敘述

第4齡蛹殼體淡黃。橢圓形。許多長縫從亞緣區面向體緣延伸。頭胸區具有5對相當小、幾丁化之疣狀突起,腹部亦有5對,每個疣狀突起均具有短、堅硬之端毛,尾脊明顯,基部硬化。管狀孔圓形,前緣擴展。蓋瓣兩側圓,後緣凹陷,充塞大部份管狀孔區域。舌狀突起微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柯俊成 資料提供:柯俊成 來源學名:Tuberaleyrodes machili Takahashi, 1932 上次更新:2016-11-02

備註

本種為東洋區的種類。臺灣地區從平地到中高海拔均有採集記錄,分布範圍相當廣。寄主範圍廣,然對於樟科(Lauraceae)較具寄主專一性。著生於葉背,偶爾密度高,但不具經濟重要性。不與螞蟻共生。本種第4齡蛹殼背盤之疣狀突起及剛毛長短常有變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柯俊成 資料提供:柯俊成 來源學名:Tuberaleyrodes machili Takahashi, 1932 上次更新:2016-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