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無翅胎生成蟲光黃褐色;觸角I有蠟孔;腹管膨大,平滑,有管口,口下有橫紋1、2條;尾片圓錐形,稍細縊,細縊之下有側毛6根。有翅者觸角III、IV、V有4、20、5個圓形副感覺器,III、IV上者排列無序,V上者排成一列,各布全節;沿翅脈兩側有淡褐色雲紋;腹背有大方形及前後有橫形黑斑。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省蚜蟲誌 資料提供:臺灣生命大百科 來源學名:Neotoxoptera formosana (Takahashi, 1921) 上次更新:2017-09-12

分布

台灣、河北、四川、西康,日本,北美,非洲,紐西蘭。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省蚜蟲誌 資料提供:臺灣生命大百科 來源學名:Neotoxoptera formosana (Takahashi, 1921) 上次更新:2017-09-12

關係

百合科之蔥、山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省蚜蟲誌 資料提供:臺灣生命大百科 來源學名:Neotoxoptera formosana (Takahashi, 1921) 上次更新:2017-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