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體長 34-42mm;頭前額向前延伸一棒狀物,黃色,少量甚至無點狀白色粉末,端部為向上彎,呈球狀;複眼黑色;胸部佈滿白色粉末;前翅白色,翅前緣具五個黑斑,基部具黑褐色塊狀斑紋,翅中至外緣為黑褐色,散生點狀大小不一白色斑,後翅白色,端部黑褐色;足黑色;腹部腹方黑色,背方佈白色粉末。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杜士豪 資料提供 杜士豪 審訂:陳瑋晨 上次更新 2022-12-02
其他來源內容
體長 45-60mm;體佈滿白色粉末;頭前額向前延伸一棒狀物,黃色,佈有許多點狀白色粉末,端部微向上彎,呈球狀;複眼黑色;胸部佈滿白色粉末;前翅白色,基部至中部前緣具數個黑斑,翅下緣近基部1/3處具一黑斑,翅中外緣為黑褐色,前1/2具大面積白色斑塊,散圓形黃色斑點,後1/2翅端部分為黑褐色,散生小圓形白色粉末斑點,後翅白色,端部黑褐色;足黑色,具少量白色粉末;腹部腹方暗紅色,背方佈滿白色粉末。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杜士豪 資料提供 杜士豪 審訂:陳瑋晨 上次更新 2020-07-01

分布

台灣(?)、越南、寮國、泰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杜士豪 資料提供 杜士豪 審訂:陳瑋晨 上次更新 2022-12-02
其他來源內容
台灣、中國、香港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杜士豪 資料提供 杜士豪 審訂:陳瑋晨 上次更新 2020-07-01

棲地

未知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杜士豪 資料提供 杜士豪 審訂:陳瑋晨 上次更新 2022-12-02
其他來源內容
分布於海拔1000公尺以下,寄主植物為烏桕 Triadica sebifera (L.) Small和白桕 Sapium discolor (Champ. ex Benth.) Muell. Arg.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杜士豪 資料提供 杜士豪 審訂:陳瑋晨 上次更新 2020-07-01

保育狀態

行政院農委會於 1989年將其列為珍貴稀有野生動物II級,於 2009年除名。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杜士豪 資料提供 杜士豪 審訂:陳瑋晨 上次更新 2020-07-01

備註

Constant & Pham (2017)將其提升為種級地位,因此學名應改為 Pyrops atroalba (Distant, 1918),另外,他們也認為本種無台灣的分佈紀錄。 過去台灣東部至北部之渡邊氏進行採集發現如論文描述下翅深黑腹部黑色(死亡後)之蠟蟬機會很大,西部幾乎無採集下翅黑色之記錄,唯經過DNA辨識,全台採集之種內歧異度不大。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杜士豪 資料提供 杜士豪 審訂:陳瑋晨 上次更新 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