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砂海星Luidia quinaria 分布於水深0~75公尺深的泥沙底質區。具5腕,腕長可達10公分。反口面覆滿小柱體,小柱體中央有8~10個顆粒體,而周圍有20多個小棘,腕側的小柱體較大型,腕中線附近的小柱體呈不規則排列,但腕兩側的小柱體成縱向及橫向排列。篩板1個,上面密生放射溝,位於間輻部。上緣板不明顯,在腕的側下方,上面的骨片亦呈小柱體狀,每一上緣板上有2個瓣狀叉棘,無柄,這些叉棘在腕兩側各排成一縱列;腕末端的叉棘較小,間輻部側面的叉棘較大且數目較多。下緣板很大,平行排列,明顯分離,板上有許多小棘及倒下的大型扁平棘,下緣板上方有一水平伸出的片狀大棘,因此海星體側可以明顯看出這些水平伸出的大棘圍繞在身體四周,但這些大棘很容易剝落,特別是乾製標本。步帶溝寬大,溝棘排列方向和步帶溝垂直,步帶溝內側的溝棘較小,第1到第5溝棘愈來愈大,第3或第4溝棘旁有一個雙瓣直立叉棘。乾標本的管足仍然很大,不會縮入體內,深褐色且呈兩縱列。本種生活時為黑褐色,側面顏色較淡,反口面體盤及腕中線區域顏色較深。


本種極容易自割,由底拖船採於水深40~80公尺深的泥砂地,拖起的標本腕部多不全。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李坤瑄 資料提供 李坤瑄 上次更新 2016-03-08

GBIF物種分布地圖

的 Luidia quinaria Von Martens 砂海星 臺灣分布紀錄

資料來源聲明

以下展示的物種分布地圖及相關資料,皆來自 GBIF全球網站。 本網站僅用物種學名向該服務介接展示,無法保證資料正確性,亦無法回應或處理與資料相關的問題。 如需進一步確認或反映資料問題,請直接聯繫 GBIF 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