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體延長,側扁,後部略細。頭中等大。吻短,鈍圓。眼大。口大,上頜骨狹長而延伸至前鰓蓋後緣,末端不擴大;上下頜、鋤骨、腭骨均具齒帶,上下頜內側齒延長。體被大而薄圓鱗,易脫落;側線平直。背鰭單一,位於體中部,具軟條13-15,後部另具一脂鰭;臀鰭基底略等於背鰭基底,具軟條13-15;尾鰭叉形,尾鰭副鰭條柔軟。各部位之發光器位置於下:眶前發光器(Ant)無;鼻部背位發光器(Dn)小,中央凹陷呈杯型,在鼻器後背方;鼻部腹位發光器(Vn)位於眼之腹緣,呈橢圓形,不向後延伸,前端不與Dn相連,背緣無小突起;眶下位發光器(So)無;鰓蓋位發光器(Op)2個,位於前鰓蓋後緣下方,Op1明顯較Op2小,均在眼眶下緣縱線之下;鰓被架位發光器(Br)3個;胸鰭上方發光器(PLO),距側線比距胸鰭基部遠,其下方有一中等大的發光鱗;胸鰭下方發光器(PVO)2個,兩者與PO1成一斜線;胸部發光器(PO)5個,PO1與PO2的距離為PO列中最大,PO4位置昇高;腹部發光器(VO)5個,VO3位置最高;腹鰭上位發光器(VLO)位於腹鰭和側線之間,較接近側線;臀鰭上方發光器(SAO)3個,三者排列呈斜線狀,SAO3距側線為其直徑1倍處;體後側位發光器(Pol)1個,在脂鰭下方,距側線為其直徑1倍處;臀鰭前部發光器(AOa)5-7個,AOa1位置昇高,但不超過SAO2,AOa6亦昇高,六者排列呈淺弧形;臀鰭後部發光器(AOp)4-6個,沿尾柄腹側水平狀排列;尾鰭前位發光器(Prc)4個,四個依次昇高呈半弧形排列,Prc4在側線下緣。尾部發光腺無。PLO、VLO、SAO3、Pol、Prc4、PO4及VO3等發光器附近均有發光鱗。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 臺灣魚類資料庫 上次更新 2013-11-09

GBIF物種分布地圖

的 Diaphus suborbitalis Weber, 1913 眶下眶燈魚 臺灣分布紀錄

資料來源聲明

以下展示的物種分布地圖及相關資料,皆來自 GBIF全球網站。 本網站僅用物種學名向該服務介接展示,無法保證資料正確性,亦無法回應或處理與資料相關的問題。 如需進一步確認或反映資料問題,請直接聯繫 GBIF 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