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俗稱雜斑海兔,英名Juliana’s sea hare。身體長約6至20公分,最大可達30公分,螺殼已經退化,腹足後三分之一是吸盤,身體非常的柔軟,觸角前後有兩對,看起來像小兔子。牠們的身體顏色變化很大,呈黃棕色至黑褐色、紅褐色、黑色等,以深褐色的個體較常見,大多還具有許多不規則的白斑或黑褐色的斑紋和細點,但是不會有黑色的小眼斑,形成很好的保護色。
其生活史以一年為週期,在每年秋末成體隨著其主要食物石蓴科的大型綠藻開始出現,隔年的1月左右族群數目到達最高峰,2月以後族群數量開始逐漸下降,6月海兔的成體在產卵後逐漸死亡。牠們在受到刺激的時候乳白線會釋出白色乳狀液體,具有刺激性,可能有毒,不宜食用。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 陳育賢 上次更新 2013-11-27

GBIF物種分布地圖

的 Aplysia juliana Quoy & Gaimard, 1832 染斑海兔 臺灣分布紀錄

資料來源聲明

以下展示的物種分布地圖及相關資料,皆來自 GBIF全球網站。 本網站僅用物種學名向該服務介接展示,無法保證資料正確性,亦無法回應或處理與資料相關的問題。 如需進一步確認或反映資料問題,請直接聯繫 GBIF 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