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俗稱紅螯蟹,英名Red-clawed crab。頭胸甲寬約3公分,略呈方形,寬度稍微大於長度,前後彎曲,表面平滑,前緣、後緣及側緣均平行,胃區和心區有微笑形的凹痕,肝區有兩條長形的凹陷,鰓區有數條斜向後緣的細紋,前側緣除眼後齒外無齒。前額寬,額緣平整向下折彎。雄蟹的螯腳強壯且左右不等大,表面光滑,兩指末端內彎,尤以可動指彎曲的很厲害,咬合緣有細鋸齒。步腳側扁,強而有力,長節前緣近先端處有1棘,前節有許多棘粒,腕節、前節和指節具有長剛毛。身體以灰黑色為主,有的呈墨綠色、橘黃色、黃色、棕褐色至綠褐色,雄蟹和成熟雌蟹的眼柄、頭胸甲前緣和側緣有時呈黃色至橘紅色,螯腳呈鮮紅色至紅褐色,指部漸呈淡黃色;未成熟的雌蟹及幼蟹的螯腳則大多呈白色至黃色,稍帶紅色。步腳呈紅褐色、橘灰色、灰黑色至灰色。
大多在晚上活動覓食,以藻類、土壤有機質、有機碎屑、小魚小蟹、動物的屍體為食,常爬上蘆葦或芒草等較高的草本植物,是一種十分會攀爬的螃蟹,會挖洞,洞穴深且均不相通。天氣冷時常躲入洞中,活動力弱。天氣熱時就會出來,活動力較強。每年4月份開始便可見牠們大量出現並活躍在海岸林,夏季大潮時的夜間,抱卵的雌蟹大多會集體順流而下至海中釋出幼體。個體之間不常打架,打鬥而會斷掉螯腳或步腳等蛻殼之後又會長出新的。每年蛻殼1至2次,間隔時間約半年。蛻殼期集中在2至4月、7~8月、10~11月。蛻殼前後體色可能會不一樣,脫殼前是鮮艷的橘紅色,脫殼後為黑褐色,可能是光線及棲地條件不同而產生的保護色。不喜歡下水,遇到攻擊時會,先在陸地躲,不得已才會下水。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 陳育賢 上次更新 2014-06-18

GBIF物種分布地圖

的 Chiromantes haematocheir (De Haan, 1833) 紅螯螳臂蟹 臺灣分布紀錄

資料來源聲明

以下展示的物種分布地圖及相關資料,皆來自 GBIF全球網站。 本網站僅用物種學名向該服務介接展示,無法保證資料正確性,亦無法回應或處理與資料相關的問題。 如需進一步確認或反映資料問題,請直接聯繫 GBIF 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