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anthurus bariene Lesson, 1831

肩斑刺尾鯛
紅皮倒吊,鰓斑刺尾魚,粗皮仔,黑點粗皮鯛
海洋生物
無危(LC)
 iNaturalistWoRMS

綜合描述

體呈橢圓形而側扁。頭小,頭背部輪廓明顯凸出,成魚越是明顯。口小,端位,上下頜各具一列扁平齒,齒固定不可動,齒緣具缺刻。背鰭及臀鰭硬棘尖銳,分別具XI棘及III棘,各鰭條皆不延長;胸鰭近三角形;尾鰭彎月形,隨著成長,上下葉逐漸延長。體一致為黃褐至暗褐色,具許多不顯的灰藍色波狀縱線;在鰓蓋的上緣,緊接著眼睛後方,具一稍大於瞳孔之黑色圓斑;圓斑的後方,由鰓蓋上緣至胸鰭基部上方,具一條橙色之橫帶。背鰭橘黃色外,背鰭及臀鰭的基底及鰭緣各具一暗藍色紋,鰭緣的上下方另具數條細的藍色縱線;尾鰭基部有一白橫帶,上下葉則呈橘黃色;尾柄棘溝黑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Acanthurus bariene Lesson, 1830 上次更新:2013-11-09

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自馬爾地夫至西太平洋。台灣分布於東北部、東部、南部、澎湖、小琉球、綠島及蘭嶼等。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Acanthurus bariene Lesson, 1830 上次更新:2013-11-09

棲地

主要棲息於清澈而面海的礁區斜坡,棲息深度一般在15公尺以下,有時可達30公尺以下,單獨或成對出現。幼魚則活動於水淺且有遮蔽的礁區,通常是在軟珊瑚之間,深度在0-3公尺處。以裸露礁石上的藻類為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Acanthurus bariene Lesson, 1830 上次更新:2013-11-09

效益(利用)

一般以流刺網、一支釣、延繩釣或潛水鏢魚法等捕獲。觀賞及食用兼具。剝皮後,煮薑絲湯,肉質鮮美。尾柄上骨質盾板非常銳利,易傷人,處理時需小心。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Acanthurus bariene Lesson, 1830 上次更新:201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