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hyla fissipes Boulenger, 1884,

Microhyla fissipes Boulenger, 1884, 小雨蛙
Microhyla fissipes Boulenger, 1884, 小雨蛙
Microhyla fissipes Boulenger, 1884, 小雨蛙
Microhyla fissipes Boulenger, 1884, 小雨蛙

綜合描述

小雨蛙的頭小腹大,身體呈扁平的三角形,體長僅2到3公分。牠們因為背部有美麗的深色花紋,花紋類似兩個人字、塔狀或聖誕樹狀,對稱而且醒目,故又稱為飾紋姬蛙,所以不論俗名還是學名,都是根據外型命名。小雨蛙雖然屬於小型蛙類,但雄蛙有鼓起來幾乎和身體一樣大的單一外鳴囊,因此叫聲非常低沉而且大聲,聲音聽起來如同上發條聲。繁殖期約3至8月,春夏為主。一次產卵約兩、三百粒,卵徑小,約0.8cm,卵塊圓形經常成片漂浮在水面。蝌蚪身體透明圓形,小巧可愛,頭部及背部圓盤狀,平扁透明,口位於吻端,眼睛在兩側,尾端尖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楊懿如 資料提供:臺灣兩棲動物野外調查手冊 來源學名:Microhyla fissipes Boulenger, 1884, 上次更新:2014-08-07

分布

廣泛分布於全省平地稻田、水池等開墾地、草澤及低海拔山區的森林底層落葉間,北部較常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楊懿如 資料提供:臺灣兩棲動物野外調查手冊 來源學名:Microhyla fissipes Boulenger, 1884, 上次更新:2014-08-07

棲地

經常出現在稻田、水池等開墾地,普遍分佈於全台灣平地及低海拔山區,雨後的夏夜常可聽到牠們整齊而具有節奏感的叫聲。小雨蛙喜歡躲在草根、土縫或石頭底下鳴叫,所以常常只聞其聲,不見其影,不容易觀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楊懿如 資料提供:臺灣兩棲動物野外調查手冊 來源學名:Microhyla fissipes Boulenger, 1884, 上次更新:2014-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