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32個物件
墾丁潮間帶蠼螋-濱海肥蠼螋(Anisolabis maritima)
濱海肥螋
劉人豪
2013
<p> 夜間於墾丁礁石、貝殼為主要組成之潮間帶附近活動 為雜食性蠼螋</p>
分布於南部中海拔山區-疑蠼螋(Paratimomenus incognitus)
疑螋
劉人豪
目前採集記錄都是在南部低、中海拔的山區 分布海拔約為300~700公尺左右
南部中海拔常見蠼螋-梭德氏盔尾蠼螋
大尾蠼螋科
劉人豪
2013
Leopardus brachyurus = Neofelis nebulosa brachyura
臺灣雲豹
Joseph Wolf
台灣雲豹第一次被列入科學文獻的記載中是在1862年,是由第一個踏上台灣的西方博物學家史溫侯(Robert Swinhoe,當時在英國駐打狗領事館工作)所記載下來的。
台灣獼猴
臺灣獼猴
Joseph Wolf
發現台灣獼猴是台灣特有的種類、並且為牠命名學名的人,是十九世紀當時擔任英國派駐台灣副領事的自然學家史溫侯(Robert Swinhoe)。史溫侯在1863年發表一篇報告『福爾摩沙哺乳動物(On the Mammals of Formosa)』(Swinhoe, R.
翠鳥
翠鳥
Walter & Cohn
白腹遊蛇
白腹遊蛇
劉人豪
2013
黃頭蠼螋展翅照
黃頭蠼螋
劉人豪
2013
以微針展足後,以水浸法將翅膀張開
展翅(飛行前)
姬螋
劉人豪
台灣鼬獾
鼬貛
Joseph Wolf
<p>
Scolytoplatypus mikado Blandford, 1893 日本天皇菌生小蠹
Scolytoplatypus mikado Blandford, 1893
CNC/BIO Photography Group, Biodiversity
日本天皇菌生小蠹雌蟲背面觀
Scolytoplatypus mikado Blandford, 1893 日本天皇菌生小蠹
Scolytoplatypus mikado Blandford, 1893
CNC/BIO Photography Group, Biodiversity
日本天皇菌生小蠹雄蟲背面觀
Scolytoplatypus raja Blandford, 1893 印度王子菌生小蠹
Scolytoplatypus raja Blandford, 1893
CNC/BIO Photography Group, Biodiversity
印度王子菌生小蠹雌蟲背面觀
Scolytoplatypus raja Blandford, 1893 印度王子菌生小蠹
Scolytoplatypus raja Blandford, 1893
CNC/BIO Photography Group, Biodiversity
印度王子菌生小蠹雄蟲背面觀
歐亞水獺
水獺
劉人豪
歐亞水獺
水獺
劉人豪
歐亞水獺
水獺
劉人豪
歐亞水獺
水獺
劉人豪
歐亞水獺
水獺
劉人豪
CARNI-30
食蟹獴
臺灣食肉目野生動物辨識手冊
腳具五趾及爪,趾印呈細橢圓狀,與掌墊間距離較長。長*寬= 3.9*3.5 cm(不含爪)。
CARNI-06
鼬貛
臺灣食肉目野生動物辨識手冊
腳具五趾,爪印明顯。長*寬= 2.5*2.2cm(不含爪)。
CARNI-34
麝香貓
臺灣食肉目野生動物辨識手冊
腳具四趾及爪,趾印圓形弧形排列,無爪痕。長*寬= 3.1*3.0 cm。
CARNI-18
臺灣小黃鼠狼
臺灣食肉目野生動物辨識手冊
腳印特徵為前後腳短圓,均具五趾及爪,趾印圓小而成弧狀排列。長*寬=1.2*0.8 cm(不含爪)。
CARNI-14
黃鼠狼
臺灣食肉目野生動物辨識手冊
前後腳短圓,均具五趾及爪,趾印圓小而成弧狀排列,拇指有時不易印出。長*寬= 2.3*2.5 cm (不含爪)。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