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無雌雄二型性。雄蝶:頭被毛、頭頂及額褐色、複眼具白色輪緣。觸角褐色,有白環。口器黑褐色。下唇鬚前伸、漸細,末端尖、黑褐色但內側密布白色鱗、外側有白色小斑。複眼被毛。胸部及腹部背面褐色、腹面灰白色。足黑褐色,有白色帶紋,前足跗節癒合,末端下彎、尖銳。前翅三角形。後翅卵形,臀區具葉狀突,CuA2脈末端具絲狀尾突、CuA1脈末端有短小尾突。翅背面底色黑褐色,後翅臀區葉狀突有橙色斑點。翅腹面底色土黃色或褐色,中央有白色線紋,前翅者呈斜線狀、後翅者後端呈W字形:亞外緣帶紋為鑲黑褐色邊之橙色帶紋:後翅CuA1室有黑色斑點及橙色紋:臀區葉狀突黑色,上有橙色紋及藍色鱗。緣毛主要呈白色。雌蝶:形態特徵與雄蝶相似,但前足跗節不癒合。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Fixsenia watarii 上次更新:2021-10-01
其他來源內容
中小型灰蝶。軀體背側黑褐色,腹側白色。前翅前、外緣弧形。後翅CuA2脈末端有細長尾突,CuA1脈末端有不明顯短突起。臀區葉狀突發達。翅背面褐色,前翅中央有鮮明橙紅色斑,後翅有數枚橙紅色小斑。葉狀突黑褐色,內有橙紅色紋。翅腹面底色褐色,前、後翅有一內側鑲暗色邊之線紋,於後翅成波狀。亞外緣有鑲白紋的橙色及黑褐色紋列。CuA1室有黑斑與橙紅色弦月紋形成之眼狀斑。臀區有黑斑及橙色紋。緣毛褐色及白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Fixenia watarii (Matsumura) 上次更新:2014-12-08
中小型灰蝶,本種翅膀正面為黑褐色,腹面為灰褐色,前後翅亞外緣有明顯的白色線斑,後翅具有一條尾突,肛角並具有明顯而大片的紅斑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呂晟智 資料提供:呂晟智 來源學名:Fixsenia watarii 上次更新:2013-11-06

分布

世界分布:本種為臺灣特有種。 臺灣地區分布狀況:分布於本島低至中海拔山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Fixsenia watarii 上次更新:2021-10-01
其他來源內容
本種是特有種,分布於臺灣本島低、中海拔地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Fixenia watarii (Matsumura) 上次更新:2014-12-08
本種為台灣特有種,廣泛分佈於北部至南部的低中海拔環境較原始的闊葉林山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呂晟智 資料提供:呂晟智 來源學名:Fixsenia watarii 上次更新:2013-11-06

形態學

雄交尾器:背兜具骨化細V形帶,中央凹入:背兜側突帶狀,兩側略膨大,後緣突出。基腹弧狹窄,略彎曲。顎形突細長、彎曲、鉤狀,向後漸細,末端尖。囊突短,前端圓。抱器基部棒狀,向後延伸成長、直之突起,末端尖,具剛毛。陽莖器遠長於陽莖基。陽莖器末端向上彎曲,開口於背側,腹端無龍骨狀結構。角狀器為一對細長小骨,前端者呈刺狀:後端者為有細齒之小骨。 雌交尾器:交尾囊橢圓形。花壁一對,位於交尾囊對應位置,形成一對內陷刺狀骨。交尾囊管骨化,前端形成骨化盤,向後漸粗,連接板狀交尾孔板。後內骨突長較肛突,細長、直,前端略膨大。肛突明顯骨化、盾狀,前緣出,向後漸窄,有毛。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Fixsenia watarii 上次更新:2021-10-01

尺寸

成蝶前翅長13-16 m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Fixsenia watarii 上次更新:2021-10-01

棲地

棲息在常綠闊葉林。一年一代。有訪花性。幼蟲取食薔薇科笑靨花新芽、幼葉。冬季以卵態休眠越冬。卵產於細枝。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Fixenia watarii (Matsumura) 上次更新:2014-12-08
其他來源內容
渡氏烏灰蝶分佈於海拔500至1500公尺的山區,幼蟲寄主植物為笑靨花,為一年一世代的種類,以卵越冬,成蝶出現於5至7月份,由於寄主植物的關係,成蝶偏好出現於崩塌環境周圍,喜好訪花。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呂晟智 資料提供:呂晟智 來源學名:Fixsenia watarii 上次更新:2013-11-06

關係

寄主植物:薔薇科之笑靨花。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Fixsenia watarii 上次更新:2021-10-01

週期

本種為一年一世代物種,成蝶活動於初夏,越冬卵產於寄主植物細枝上。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Fixsenia watarii 上次更新:2021-10-01

備註

本種種小名watarii係紀念首度採集本種之日籍研究者渡正監。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Fixsenia watarii 上次更新:2021-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