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本種為冬季中高海拔山區最常見的物種之一;下唇鬚第三節長於向前背方延伸,前翅長約12-13mm,頭部與胸部褐色或棕色;前翅翅身色調類似頭胸部者而整體呈均一色系,或偏赭褐色並嵌有淡白褐色,腎紋不明顯,中室端部一般有一暗色斑;後翅與腹部大體棕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吳士緯 資料提供:吳士緯 來源學名:Rhynchaglaea taiwana 上次更新:2017-03-28

分布

臺灣、尼泊爾、中國(廣東、廣西)(Owada et al., [2007])、越南北部(Owada et al., [2007])。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吳士緯 資料提供:吳士緯 來源學名:Rhynchaglaea taiwana 上次更新:2017-03-28

棲地

主要棲息於中高海拔1000~3000公尺森林帶;成蟲主要發生於12月至隔年4月,以2, 3月數量最多,趨光而來的個體常停在地板附近物體的角落或鑽入枯葉中靜止不動。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吳士緯 資料提供:吳士緯 來源學名:Rhynchaglaea taiwana 上次更新:2017-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