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展翅長35-40mm,前翅長 17-20mm;頭部、體軀與前翅底色灰色參黑色鱗,前翅頂角圓鈍,翅身寬,外緣外彎,前中線呈雙線,具多次折曲;環紋圓形內參稍淡色之鱗片,腎紋不明顯,中外線鋸齒狀內嵌白色鱗片,於M3脈處細內彎曲;後翅前2/3段灰色,後1/3段較前段稍暗。近似榆劍紋夜蛾(Acronicta hercules),然後種體型較大(展翅可達54mm),前翅較狹長,後翅色調較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吳士緯 資料提供:吳士緯 來源學名:Acronicta albistigma 上次更新:2017-03-27

分布

日本、臺灣。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吳士緯 資料提供:吳士緯 來源學名:Acronicta albistigma 上次更新:2017-03-27

棲地

棲息於低海拔(200-800 m)之成熟次生林與原生林帶。推測一年三代,成蟲發生於二月、六月至七月與十月底至十二月。幼蟲已知取食胡頹子科胡頹子屬植物。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吳士緯 資料提供:吳士緯 來源學名:Acronicta albistigma 上次更新:2017-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