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aenorrhinus pulomaya formosanus Fruhstorfer, 1909

Celaenorrhinus pulomaya formosanus Fruhstorfer, 1909 尖翅星弄蝶
Celaenorrhinus pulomaya formosanus Fruhstorfer, 1909 尖翅星弄蝶
Celaenorrhinus pulomaya formosanus Fruhstorfer, 1909 尖翅星弄蝶
Celaenorrhinus pulomaya formosanus Fruhstorfer, 1909 尖翅星弄蝶
尖翅星弄蝶
璞小星挵蝶,尖翅小星弄蝶,尖翅小黃星弄蝶,蓬萊小黃紋弄蝶,蓬萊黃紋弄蝶
 iNaturalist

綜合描述

雌雄二型性不顯著。雄蝶:頭部褐色。觸角尖頂明顯、褐色,呈鉤狀,亞尖頂位置有有小片白色鱗。口器褐色。下唇鬚前伸,第1及第2節被毛,腹面黃白色;第3節微小、褐色。胸部背面褐色,腹面覆黃白色及褐色毛。腹部褐色,鑲模糊橙色細環。足褐色。前翅近三角形,外緣略突出,長度較後緣長或與之等長,後緣近直線狀。後翅呈扇形。翅背面底色褐色,後翅近翅基處有橙色毛。前翅有透明斑紋:中室末端、M3及CuA1室內側各有一斑紋;CuA2室外側有兩小斑點,外側者白色透明、內側者黃色不透明;R3至R5室各有一小透明斑點排成一列;M1及M2室各有一小斑點。緣毛褐色,但CuA2室之外緣毛黃色。後翅有許多橙色小斑點;緣毛褐色嵌黃色。第二性徵:後足脛有黃白色毛束,後胸具成對銀白色特化鱗塊,第2腹節腹面具一對線形發香袋開口。翅腹面斑紋與翅背面相似。雌蝶:形態特徵與雄蝶相似,惟缺乏第二性徵。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千葉秀幸、築山洋、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Celaenorrhinus pulomaya formosanus 上次更新:2023-04-04
其他來源內容
中小型弄蝶。觸角末端具不鮮明白黃色環。腹部背側褐色,偶有不鮮明黃色細環,腹側黃黑相間。前翅外緣長度超過內緣或與內緣等長。翅面底色暗褐色。前翅中室端及Cu1室中央各有一白斑。M3室基部有一小白斑。Cu2室外端有一枚或兩枚淺色小斑,若只一枚,則為白斑,若有兩枚,則內側斑黃色或黃白色。M1、M2室中央各有一小白紋。翅頂附近有三枚排成一列的小白紋。後翅有許多細小黃色斑紋,緣毛黃黑相間。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Celaenorrhinus pulomaya formosanus Fruhstorfer 上次更新:2014-12-08
中型弄蝶,翅膀正面黑褐色,前翅具有數枚點,後翅則散佈不明顯的黃斑,其後翅黃斑不明顯的特色是本種與近似種類分辨的主要方式。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呂晟智 資料提供:呂晟智 來源學名:Celaenorrhinus pulomaya formosanus 上次更新:2013-11-06

分布

世界分布:喜馬拉雅地區、華西南、臺灣。 臺灣分布:本島中至高海拔山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千葉秀幸、築山洋、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Celaenorrhinus pulomaya formosanus 上次更新:2023-04-04
其他來源內容
在臺灣地區分布於臺灣本島中海拔地區,臺灣以外分布於喜瑪拉雅、華西及華西南等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Celaenorrhinus pulomaya formosanus Fruhstorfer 上次更新:2014-12-08
本種在臺灣分佈於北部至中部的中海拔山區,臺灣以外本種尚分佈於大陸西南地區及印度北部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呂晟智 資料提供:呂晟智 來源學名:Celaenorrhinus pulomaya formosanus 上次更新:2013-11-06

形態學

雄交尾器:背兜寬闊,末端截狀,左右兩端角狀,兩側具指狀突起。顎形突為一對骨化帶與寬闊膜質區相連。囊突長。抱器末端形成末端尖銳之向上突起,近末端處具一齒突。陽莖長,陽莖器左側具明顯骨化之鰭狀凸起。角狀器骨化圓錐狀,具刺棘。 雌交尾器:交尾囊長,前端膨大,球桿狀。交尾囊管細長、骨化。交尾孔板圓頂狀、骨化,於交尾孔周圍向內凹陷。肛突葉狀,具毛。後內骨突修長。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千葉秀幸、築山洋、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Celaenorrhinus pulomaya formosanus 上次更新:2023-04-04

尺寸

成蝶前翅長18-21 m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千葉秀幸、築山洋、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Celaenorrhinus pulomaya formosanus 上次更新:2023-04-04

鑑別型特徵敘述

本種與同域分布之黑澤星弄蝶極為相似,但前翅翅形及CuA2室內側斑點黃色非透明提供可靠的鑑定依據。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千葉秀幸、築山洋、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Celaenorrhinus pulomaya formosanus 上次更新:2023-04-04

棲地

主要棲息在常綠闊葉森林。一年一代,成蝶於夏季在林床上、林緣活動,休息時翅平展。成蟲有訪花性。幼蟲取食爵床科馬蘭屬植物。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Celaenorrhinus pulomaya formosanus Fruhstorfer 上次更新:2014-12-08
其他來源內容
尖翅星弄蝶偏好較為潮濕、陰暗的原始中海拔闊葉林環境,幼蟲以數種馬藍為寄主,為一年一世代的種類,成蝶出現於六到八月份,較常出現於較為陰暗的林下或林道邊緣,喜好訪花,雄蝶具有領域行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呂晟智 資料提供:呂晟智 來源學名:Celaenorrhinus pulomaya formosanus 上次更新:2013-11-06

關係

寄主植物:爵床科之臺灣馬蘭、曲莖馬蘭及蘭崁馬蘭。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千葉秀幸、築山洋、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Celaenorrhinus pulomaya formosanus 上次更新:2023-04-04

週期

本種為一年一世代物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千葉秀幸、築山洋、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Celaenorrhinus pulomaya formosanus 上次更新:2023-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