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phoessa dura neoclides (Fruhstorfer, 1909)

Zophoessa dura neoclides (Fruhstorfer, 1909) 大幽眼蝶
Zophoessa dura neoclides (Fruhstorfer, 1909) 大幽眼蝶
Zophoessa dura neoclides (Fruhstorfer, 1909) 大幽眼蝶
Zophoessa dura neoclides (Fruhstorfer, 1909) 大幽眼蝶

綜合描述

具雌雄二型性。雄蝶:頭黑褐色。觸角黑褐色,有白色紋,末端部分裸露。複眼密被毛,後側輪緣白色。口器褐色。下唇鬚前伸、被毛、黑褐色、側面有白色條紋。胸部褐色。足褐色,前足密被毛、刷狀;前足跗節減退、刺狀。腹部背面褐色、腹面白色。前翅近三角形,前緣略凸、外緣及後緣近直線狀、翅頂略尖。後翅卵形,外緣略呈鋸齒狀、M3脈末端有尾突。翅背面底色黑褐色,後翅外緣有暗乳黃色帶紋,帶紋中各翅室均有一黑褐色斑點。翅腹面底色赭褐色泛紫色,中央有暗色寬帶紋、於後翅者鏤空,線紋淡紫色;中室有短條紋,於前翅者為黑褐色斑紋、於後翅者為鏤空斑點。外側有一列眼狀紋,前翅者位於M1及M2室,且減退為小斑點,後翅者鮮明;前翅近翅頂處有白色小紋。雌蝶:軀體特徵與雄蝶相似,但前足正常、疏被毛、跗節分節、具刺。翅背面底色褐色、前翅外半部較淺色、後翅外緣帶紋較鮮明。翅腹面斑紋與雄蝶相似但色調較淡,後翅內側有額外黃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Zophoessa dura neoclides 上次更新:2023-04-04
其他來源內容
中大型眼蝶。軀體背側黑褐色,腹側淺褐色。前翅翅頂略突出。後翅卵形,外緣波狀,M3室脈末端有尾突。翅背面底色黑褐色,後翅外側有一片淺黃白紋,內有弧狀排列之黃白紋、一列弧形排列黑褐色斑點。雌蝶前翅外半部淺色。翅腹面底色淺褐色,前翅中央有一暗褐色寬斜帶,中室內有一暗褐色短條。前、後翅外緣有橙色細帶,內緣鑲白色細邊。前翅M1及 M2室有小眼紋,翅端有小白紋。後翅有兩道細白線貫穿。外側有眼紋列作弧形排列。前翅中室外側及M3、CuA1、CuA2及1A+2A各脈有暗褐色性標。緣毛黑白相間。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Zophoessa dura neoclides (Fruhstorfer) 上次更新:2015-11-24

分布

世界分布:喜瑪拉雅地區、中南半島、華西至華東、臺灣。

臺灣分布:本島中海拔山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Zophoessa dura neoclides 上次更新:2023-04-04
其他來源內容
主要分布於臺灣本島中、高海拔地區。臺灣以外見於中國大陸西南部、喜瑪拉雅、阿薩密、中南半島、呂宋等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Zophoessa dura neoclides (Fruhstorfer) 上次更新:2015-11-24

形態學

雄交尾器:背兜寬。鈎突兩側扁平,形成下指之喙狀構造。顎形突為一對上揚之細長尖突。囊突短,末端球狀。基腹弧背側彎曲。抱器修長、瓣狀,基部寬,向後漸細;末端翼狀,端部有許多小棘刺。陽基軛片為小型扁平骨片,背側有淺凹。陽莖短,末端上舉。陽莖器長度超過較陽莖基,腹側有明顯膜質區。

雌交尾器:交尾囊卵圓形。花壁為一對具橫向排列小刺之細長骨帶。交尾囊管短於交尾囊,膜質,粗大但向尾端漸細。交尾囊孔板之前陰片形成膜質穹頂,具皺褶;後陰片葉狀,後緣圓形。後內骨突小型、三角形、葉狀。肛突輕度骨化,後緣具剛毛。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Zophoessa dura neoclides 上次更新:2023-04-04

尺寸

成蝶前翅長33-38 m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Zophoessa dura neoclides 上次更新:2023-04-04

棲地

棲息在常綠闊葉林、箭竹林。一年多代。成蝶飛翔敏捷快速。幼蟲取食 芒草、臺灣矢竹、玉山箭竹等禾本科植物葉片。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Zophoessa dura neoclides (Fruhstorfer) 上次更新:2015-11-24

關係

寄主植物:禾本科之芒、臺灣矢竹、玉山箭竹等。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Zophoessa dura neoclides 上次更新:2023-04-04

週期

本種為一年多代物種,成蝶活動於春季至秋季,以非休眠幼蟲越冬。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Zophoessa dura neoclides 上次更新:2023-04-04

系統分類學或親緣關係學

部分學者認為分布於菲律賓呂宋島之Zophoessa dataensis Semper, 1887為本種之亞種(如Fruhstorfer, 1911; Bozano, 1999)。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Zophoessa dura neoclides 上次更新:2023-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