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雌雄二型性顯著。雄蝶:頭灰白色,毛隆黑褐色。觸角黑褐色,末端黃褐色、裸露。口器褐色。下唇鬚前伸、背面黑褐色,腹面乳白色。胸部背面灰褐色,腹面鉛灰色。足乳白色、部分褐色,前足跗節癒合、刺狀。腹部背面灰褐色、腹面乳白色具二黑色帶紋。前翅三角形,前緣微凸、外緣微凹、後緣筆直。後翅葉狀,翅脈末端微突出。翅背面底色黑褐色,內側具帶金屬光澤之紫色斑塊,紫色斑塊外側具一列乳黃色中央斑點、內部具少許白色斑點,亞外緣具一列乳黃色小點;後翅臀區具鮮明紅色斑紋。翅腹面底色橄欖色至黃色,斑點顏色較淡,前翅內側具由黑色斑紋及條紋組成之黑色區塊,後翅臀區亦具紅色斑紋。雌蝶:形態特徵與雄蝶相似,但翅背面不具紫色斑塊,前足跗節分節、具爪。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Sasakia charonda formosana 上次更新:2022-11-11
其他來源內容
大型蛺蝶。口吻黃褐色。軀體背側褐色,腹面黃白色。前翅三角形,前緣弧形,外緣中央內凹。後翅扇形,外緣波狀。翅背面底色黑褐色,布滿黃白色及白色斑點,有一黃白色線紋從前翅翅基延伸入CuA2室。後翅CuA2室外側有一桃紅色斑紋。雄蝶前翅基半部及後翅基部有具金屬光澤藍紫色斑塊。翅腹面於前翅前端及後翅布滿污黃色鱗,翅面中央有帶狀陰影,外緣有暗褐色細線紋。斑紋排列與背面相似。緣毛黑褐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Sasakia charonda formosana Shirôzu 上次更新:2015-11-24

分布

世界分布:日本、朝鮮半島、華東北至華西南、越南、臺灣。

臺灣分布:本島中、北部山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Sasakia charonda formosana 上次更新:2022-11-11
其他來源內容
臺灣本島中、北部低、中海拔地區。臺灣以外見於中國大陸東南半壁、北越、朝鮮半島、日本等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Sasakia charonda formosana Shirôzu 上次更新:2015-11-24

形態學

雄交尾器:背兜寬闊、平坦。鈎突基部具剛毛,向末後急縮,末端下彎、喙狀。顎形突向腹側延伸成高度骨化之鏟狀突起,末端截狀。囊突細長,長度略與基腹弧等長,前端棒狀。基腹弧狹窄、彎曲。抱器橢圓形,背側緣略凸,末端具一尖刺突。陽基軛片橫板狀。陽莖甚長,長度超過囊突,挺直、高度骨化。陽莖器長度長於陽莖基,末端開口於背側。角狀器為一小而扁平之骨片。

雌交尾器:交尾囊卵圓形,後端有骨化帶。交尾囊管細長、明顯骨化,後端膨大;導精管開口位於交尾囊及交尾囊管連接處。花壁為一對有明顯齒突之骨化帶。交尾囊孔板為寬大、凹陷之盾狀骨板。前內骨突短、葉狀;後內骨突長於肛突,略骨化。肛突葉狀,基部明顯骨化,尾端邊緣增厚,具剛毛。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Sasakia charonda formosana 上次更新:2022-11-11

尺寸

成蝶前翅長46-61 m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Sasakia charonda formosana 上次更新:2022-11-11

棲地

棲息在常綠闊葉林。一年一代,於初夏出現。成蝶飛翔快速而有力。好吸食樹液及腐果。冬季以幼蟲態於落葉下過冬。幼蟲取食朴樹科朴樹葉片。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Sasakia charonda formosana Shirôzu 上次更新:2015-11-24

關係

寄主植物:大麻科之朴樹。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Sasakia charonda formosana 上次更新:2022-11-11

週期

本種為一年一世代物種,成蝶於夏天活動,幼蟲於落葉堆內越冬。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Sasakia charonda formosana 上次更新:2022-11-11

備註

本種現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公告之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Sasakia charonda formosana 上次更新:2022-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