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雄蝶:頭具毛、黑褐色。複眼紅色。觸角黑褐色。口器黑褐色。下唇鬚黑褐色,具毛。胸部黑褐色,背面佈有灰白色毛,腹面黑褐色。腹部底色黑褐色,散佈白色鱗片。足呈黑褐色,混有白色鱗片,腿節靠腹側明顯有毛。前翅先端圓鈍。前緣略彎曲,外緣凸,後緣筆直。後翅外緣圓。翅背面底色褐色具白色斑紋,翅室近基部有白帶,末端有短紋,中室具白帶,後翅較為明顯。翅腹面翅紋與背面相似,前緣基部有一橙色小斑。雌蝶:翅紋與雄蝶相似,唯底色有時略透明。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黃嘉龍、梁家源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Aporia gigantea cheni 上次更新:2023-04-04
其他來源內容
中型粉蝶。軀體黑褐色,胸側有白紋,腹側泛白。複眼紅色。翅面黑褐色鱗片發達,沿翅脈、翅緣分布,其間有白色斑紋。前、後翅有一黑褐色條紋貫穿,使白色斑紋形成長短不等的條紋。後翅腹面翅基有一橙黃色斑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Aporia gigantea cheni Hsu & Chou 上次更新:2014-12-08
本種翅膀底色為黑色,並具有數枚白色長斑,後翅基部並有一枚黃斑,外型類似白絹粉蝶,但本種眼睛呈現紅色,是最大的差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呂晟智 資料提供:呂晟智 來源學名:Aporia gigantea cheni 上次更新:2013-11-06

分布

世界分布:華西、華西南及臺灣。 臺灣分布:臺灣南部中海拔地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黃嘉龍、梁家源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Aporia gigantea cheni 上次更新:2023-04-04
其他來源內容
在臺灣侷限分布於臺灣本島南部中海拔山地。其他分布地域包括華西、華西南等地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Aporia gigantea cheni Hsu & Chou 上次更新:2014-12-08
在臺灣僅分佈於高雄、屏東之中海拔山區,臺灣之外尚分佈中國大陸之西南地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呂晟智 資料提供:呂晟智 來源學名:Aporia gigantea cheni 上次更新:2013-11-06

形態學

雄交尾器:背兜具短且略向後變窄之側突,中央具扁平骨片,後端具下彎小鉤。基腹弧纖細,背面彎曲。囊突短、略膨大。抱器葉狀,向後突起,末端圓鈍。陽莖纖細,向腹面彎曲。陽莖基腹面具龍骨狀構造。 雌交尾器:交尾囊卵狀,交尾囊管管狀、膜質。花壁為啞鈴狀、內凹,有短刺。前交尾孔板於交尾孔邊緣形成一對大型卵狀骨摺。後交尾孔板具一列囊形摺。後內骨突短、桿狀。前內骨突錐形。肛突密生毛。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黃嘉龍、梁家源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Aporia gigantea cheni 上次更新:2023-04-04

尺寸

成蝶前翅長32-38 m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黃嘉龍、梁家源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Aporia gigantea cheni 上次更新:2023-04-04

棲地

在臺灣棲息在中海拔開闊坡地。一年一代,成蝶飛翔方式優雅緩慢,會訪花。幼蟲有聚集性,取食小蘗科的阿里山十大功勞。以小幼蟲度冬。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Aporia gigantea cheni Hsu & Chou 上次更新:2014-12-08
其他來源內容
偏好出現於中海拔山區的崩塌環境,幼蟲以阿里山十大功勞為寄主,是一年一世代的種類,每年五、六月份出現,成蝶喜好訪花。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呂晟智 資料提供:呂晟智 來源學名:Aporia gigantea cheni 上次更新:2013-11-06

關係

幼蟲寄主植物:小蘗科十大功勞。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黃嘉龍、梁家源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Aporia gigantea cheni 上次更新:2023-04-04

週期

本種已知為一年一世代,成蝶出現於4至6月。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黃嘉龍、梁家源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Aporia gigantea cheni 上次更新:2023-04-04

備註

臺灣亞種是以發現者之一的臺灣知名鞘翅目研究者陳常卿先生的姓氏命名。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黃嘉龍、梁家源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Aporia gigantea cheni 上次更新:2023-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