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960年代在台灣數量激增,取代緣點白粉蝶,成為台灣地區十字花科蔬菜最主要的害蟲,分布在台灣全島,可能因為1960年代蔬菜栽培方式改變,有利白粉蝶之大量繁殖所致。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李啟陽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Pieris rapae crucivora 上次更新:2020-11-15

綜合描述

雄蝶:頭具毛,白色混黑褐色。觸角黑褐色具白色鱗片。口器黑褐色。下唇鬚前伸,白色,腹側具白色與褐色毛。胸部黑褐色,背面佈有灰白色毛,腹面白色。腹部背面底色黑褐色,體背佈有白色鱗片,腹面白色。足呈白色,腿節近腹側明顯生有毛。前翅三角形,邊緣近筆直。翅背面底色白色,前翅M3及CuA2室通常具黑褐色斑點,後翅Sc+R1室具一黑褐色斑點。前翅先端具黑色帶,翅基通常出現暗色鱗片。翅腹面翅紋與背面相似,但整個後翅、先翅先端及近前緣脈的區域呈乳黃色並散佈黑色鱗片。前翅先端不具黑褐色帶。雌蝶:翅紋與雄蝶相似,但底色通常帶有黃色,斑紋更明顯,前翅近基部有廣泛黑色鱗片。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黃嘉龍、梁家源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Pieris rapae crucivora 上次更新:2021-10-01
其他來源內容

中型種,前翅長約23~30mm。前翅翅幅寬廣,外緣較前緣、後緣為短,前緣輪廓成弧形,外緣略凸出。後翅翅形頗圓,翅背面底色呈白色,前翅翅頂處呈黑褐色。前翅M3及CuA2室內各有一明顯的黑色斑。雌蝶在前翅基部散佈有大面積灰黑色鱗,雄蝶則只有前緣基部有少許灰黑色鱗。後翅於Sc+R1室末端及Rs是中央形成一黑斑。翅腹面於前翅底色亦為白色,但翅頂部及翅基附近則呈淡黃色,M3及CuA2室中有一明顯的黑色斑紋,後翅底色呈白色或淡黃色。成蟲飛翔緩慢,好訪花。雄蝶有領域行為。

為中型蝶,在台灣1960年後數量激增,取代緣點白粉蝶,成為台灣地區十字花科蔬菜最主要的害蟲,分布在台灣全島。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徐堉峰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Pieris rapae crucivora Boisduval, 1836 上次更新:2019-12-05
中國大陸稱白粉蝶,俗稱日本紋白蝶、菜粉蝶、菜白蝶、紋白粉蝶、普通紋白蝶,英名Cabbage Butterfly, Cabbage White。翅展約4.5至5.5公分,翅膀呈白色,前翅端有一枚黑色大斑,翅面中央有2枚醒目的黑色斑點,後翅緣無黑斑,雌蟲體型較雄蟲大,雄雌蟲的後翅腹面基部上緣為鮮黃色。
雌紋白蝶產卵,一般習慣在寄主植物十字花科蔬菜上,如白菜、蘿蔔、花椰菜、油菜、葶藶等葉片。雌蝶腳抓於葉片上,彎曲腹部,短暫駐足,產下一枚卵粒後,旋即飛走,重新找尋下一個產卵的位置。紋白蝶的卵外觀是細長的砲彈形,顏色為淺黃色,外表有縱向和橫向稜脈,直徑約0.3mm,高約1mm,非常細小。幼蟲為綠色,細長形、圓筒狀,體表滿佈短短的白色纖毛,並有黑色小疙瘩,背部有淺黃色的背線(近似種臺灣紋白蝶幼蟲體背中央的黃色斑紋較發達)。氣門淺褐色,後胸及各腹節氣門左右兩側有橙黃斑,終齡幼蟲體長約3公分,幼蟲期約21天。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Pieris rapae crucivora Boisduval, 1836 上次更新:2015-04-29
中、小型粉蝶。軀體背面黑褐色,腹面白色。翅底色白色,前翅翅頂及翅基有黑褐色紋; M3 及 CuA2室各有一黑褐色斑點。後翅翅基有黑褐色紋,前緣中央有一黑褐色斑點。翅腹面底色為泛黃白色,前翅也有兩枚黑褐色斑點。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Pieris rapae crucivora Boisduval 上次更新:2014-12-08

分布

世界分布: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入侵北美、澳洲、紐西蘭和北非,並成功建立族群。 臺灣分布:廣分布於臺灣本島及離島地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黃嘉龍、梁家源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Pieris rapae crucivora 上次更新:2021-10-01
其他來源內容
地理分佈:分布於華西、華南、華東、華中、東北各省,以及俄國阿穆爾省及濱海省、朝鮮半島及日本。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李啟陽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Pieris rapae crucivora 上次更新:2020-11-15
本種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歐洲、亞洲、非洲北部、北美洲、澳洲、紐西蘭等地區均有分布。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Pieris rapae crucivora Boisduval, 1836 上次更新:2015-04-29
廣泛分布於臺灣本島及各離島。國外廣布於歐亞大陸大部份地區,並已入侵、立足於北美、澳洲、紐西蘭、北非等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Pieris rapae crucivora Boisduval 上次更新:2014-12-08

形態學

雄交尾器:背兜背面扁平,鉤突短,末端尖銳。基腹弧纖細。囊突短、球狀。抱器葉狀,末端邊緣圓。陽莖末端略膨大,陽莖基短,腹面具龍骨狀構造。陽基軛片纖細、V形。 雌交尾器:交尾囊卵狀。交尾囊管膜質,末端略變窄。交尾孔板形成一明顯圓頂袋狀。花壁卵狀,前端及後端具小缺口。肛突具毛。後內骨突甚長。前內骨突退化。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黃嘉龍、梁家源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Pieris rapae crucivora 上次更新:2021-10-01

尺寸

成蝶前翅長23-30 m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黃嘉龍、梁家源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Pieris rapae crucivora 上次更新:2021-10-01

外觀相似性

相似種:緣點白粉蝶(台灣紋白蝶) Pieris canidia Sparrman, 1768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李啟陽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Pieris rapae crucivora 上次更新:2020-11-15

棲地

1960年代在台灣數量激增,取代緣點白粉蝶,成為台灣地區十字花科蔬菜最主要的害蟲,分布在台灣全島,可能因為1960年代蔬菜栽培方式改變,有利白粉蝶之大量繁殖所致。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徐堉峰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Pieris rapae crucivora Boisduval, 1836 上次更新:2019-12-05
其他來源內容
本種棲息於臺灣全島各地,由平地到3000公尺以下的山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Pieris rapae crucivora Boisduval, 1836 上次更新:2015-04-29
出現在任何有十字花科或其他科寄主植物生長或栽種的地方,是惡名昭彰的農作物害蟲。一年多代,成蝶飛翔方式緩慢,好訪花。幼蟲取食多種十字花科栽培種(如甘藍、球莖甘藍、抱子甘藍、芥藍、花椰菜、青花菜、白菜等)及野生種(葶藶、小團扇薺、焊菜等)。也取食山柑(白花菜)科的平伏莖白花菜、金蓮花科的金蓮花等。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Pieris rapae crucivora Boisduval 上次更新:2014-12-08

取食策略

植食性。幼蟲主要取食十字花科Brassicaceae的栽培種,如甘藍Brassica oleracea及結球白菜B. pekinensis等,也取食野生種如葶藶Rorippa india等。另外尚取食金蓮花科Tropaeolaceae的金蓮花Tropaeolum majus及白花菜科Capparaceae之西洋菜Cleome spinosa,亦會取食臭薺(Coronopus didymus)。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李啟陽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Pieris rapae crucivora 上次更新:2020-11-15

關係

幼蟲寄主植物:十字花科甘藍、結球白菜、油菜、山芥菜、廣東葶藶、溼生葶藶、北美獨行菜、薺菜、彎曲碎米薺;白花菜科平伏莖白花菜;金蓮科金蓮花等。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黃嘉龍、梁家源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Pieris rapae crucivora 上次更新:2021-10-01

週期

一年多世代性種類。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黃嘉龍、梁家源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Pieris rapae crucivora 上次更新:2021-10-01

保育狀態

紋白蝶據信是從日本入侵的外來種,它們和原生種的臺灣紋白蝶互相競爭生存空間,競爭的結果似乎是紋白蝶在低海拔及平地區較佔優勢,而在中高海拔區則臺灣紋白蝶較佔優勢。它們的幼蟲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葉片,末齡時之取食量最為驚人,為重要的蔬菜害蟲之一,是人們習稱的「菜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Pieris rapae crucivora Boisduval, 1836 上次更新:2015-04-29

風險

本種為十字花科作物著名農業害蟲,然而臺灣在1950年代前極少記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黃嘉龍、梁家源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Pieris rapae crucivora 上次更新:2021-10-01
其他來源內容
入侵後果:農業、經濟、環境。入侵性:具入侵性。入侵機制:競爭、草食作用、寄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李啟陽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Pieris rapae crucivora 上次更新:2020-11-15

入侵後果:農業, 經濟, 環境

入侵性:具入侵性

入侵機制:競爭, 草食作用, 寄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徐堉峰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Pieris rapae crucivora Boisduval, 1836 上次更新:2019-12-05

引進途徑

引進媒介:寄主植物、媒介植物。引進方式:無心的引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李啟陽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Pieris rapae crucivora 上次更新:2020-11-15
其他來源內容

引進媒介:寄主植物, 媒介植物

引進時間:不詳

引進方式:無心的引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徐堉峰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Pieris rapae crucivora Boisduval, 1836 上次更新:2019-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