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pora iudith olga (Eschscholtz, 1821)

Cepora iudith olga (Eschscholtz, 1821) 黃裙脈粉蝶
Cepora iudith olga (Eschscholtz, 1821) 黃裙脈粉蝶
Cepora iudith olga (Eschscholtz, 1821) 黃裙脈粉蝶
Cepora iudith olga (Eschscholtz, 1821) 黃裙脈粉蝶

綜合描述

雄蝶:頭具毛,白色混黑褐色。觸角黑褐色雜有白色環狀鱗。口器黑褐色,下唇鬚前伸,白色混褐色,腹面具毛。胸部黑褐色,背面覆有灰白色毛,腹面白色帶有橄欖黃綠色調。腹部體背底色黑褐色,背面散佈白色鱗,腹面白色。足呈黑褐色,具白色鱗,腿節腹面明顯有毛。前翅三角形,前緣凸,外緣和後緣近筆直。前翅背面底色白色,後翅橙色,翅脈深色被黑褐色鱗。前翅先端沿外緣有黑褐色帶,其向內側的邊緣呈鋸齒狀,後翅沿外緣有一黑褐色帶,前翅中央有一列黑褐色斑點。翅腹面斑紋與背面相似,但靠近前翅先端處有一列橙色斑點,後翅沿外緣有一些模糊黑褐色斑紋。雌蝶:翅斑紋較雄蝶廣泛,沿前翅和後翅外緣的黑帶較寬。後翅底色較淺色,呈橙黃色。腹部腹面具有由白色細長鱗片構成的鱗墊。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黃嘉龍、梁家源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Cepora iudith olga 上次更新:2023-04-04
其他來源內容
中型粉蝶,略有雌雄二型性。軀體背面黑褐色,覆黃白色毛及鱗片; 雄蝶腹面淡黃色,雌蝶腹面白色。雄蝶翅背面底色白色,前翅及部份後翅翅脈覆暗色鱗。前翅翅頂及外緣有黑褐色紋; 翅中央偏外側有一模糊的黑褐色線紋。後翅前緣及外緣有黑邊,翅面橙黃色。前翅腹面底色白色,外側斑紋黃色。後翅斑紋與翅背面相似,但翅面黃色,翅前緣外側及M2室外側有褐色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Cepora iudith olga (Eschscholtz, 1821) 上次更新:2015-11-24

分布

世界分布:喜馬拉雅、印度、斯里蘭卡、中南半島、印尼、中國西南至華東及臺灣。 臺灣分布:目前僅發現於臺東外海綠島及蘭嶼。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黃嘉龍、梁家源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Cepora iudith olga 上次更新:2023-04-04
其他來源內容
目前在臺灣地區見於離島蘭嶼、綠島,此外分布於東南亞各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Cepora iudith olga (Eschscholtz, 1821) 上次更新:2015-11-24

形態學

雄交尾器:背兜背面略膨大,鉤突形成一喙狀,末端尖銳。基腹弧纖細,囊突長,向前端漸縮。抱器葉狀、三角形、末端鈍。陽莖長、下彎,陽莖器尾端背面尖銳。陽基軛片纖細,U形。 雌交尾器:交尾囊卵狀。交尾囊管近基部膜質,末端形成骨化環。交尾孔板形成圓頂狀結構。花壁為高度骨化縱帶,前端膨大,前後兩端有明顯針簇,表面具短刺。肛突具毛。後內骨突短、棒狀。前內骨突退化。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黃嘉龍、梁家源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Cepora iudith olga 上次更新:2023-04-04

尺寸

成蝶前翅長23-31 m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黃嘉龍、梁家源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Cepora iudith olga 上次更新:2023-04-04

棲地

主要棲息在海岸林。一年多代,成蝶飛翔活潑敏捷,會訪花。幼蟲取食山柑(白花菜)科山柑屬植物。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Cepora iudith olga (Eschscholtz, 1821) 上次更新:2015-11-24

關係

幼蟲寄主植物:白花菜科蘭嶼山柑。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黃嘉龍、梁家源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Cepora iudith olga 上次更新:2023-04-04

族群生物學

綠島及蘭嶼的族群被認為是於1980年代晚期或1990年代初期來自菲律賓,並且成功建立族群。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黃嘉龍、梁家源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Cepora iudith olga 上次更新:2023-04-04

週期

一年多世代。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黃嘉龍、梁家源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Cepora iudith olga 上次更新:2023-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