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前泳鍾體長2.3~3.5mm,泳鍾表面無明顯的棱,僅有非脊狀隆起和皺褶不多于5個。 泳鍾的頂部扭轉,體囊短桿狀,約為泳囊的1/5長。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清潮、陳民本、黃將修 資料提供:科技部海洋學門資料庫 來源學名:Lensia campanella (Moser, 1925) 上次更新:2014-12-02

分布

台灣東部和南部海區,東海和南海;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紅海。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清潮、陳民本、黃將修 資料提供:科技部海洋學門資料庫 來源學名:Lensia campanella (Moser, 1925) 上次更新:2014-12-02

棲地

生活于熱帶外海上,中層水,有時隨暖流出現于近海,數量不多,可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清潮、陳民本、黃將修 資料提供:科技部海洋學門資料庫 來源學名:Lensia campanella (Moser, 1925) 上次更新:2014-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