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身體扁平,體底色深黑色,又有20個體節。側突鮮黃色,外緣必且加厚,突出的尖端指向尾部。體節的背面光滑,沒有明顯的剛毛,但有一橫凹痕位於每一節的中間。尾部黃色,具有數對刺毛。
中部地區常有大發生的現象,在大發生的季節時,白天也很容易在馬路上看到大量的北京小直行馬陸爬行,甚至侵入住屋內,造成居民恐慌及困擾。本種遇到干擾時通常僅短暫的將身體捲成蚊香狀,隨即又開始爬行。過度干擾或是被捕捉時會釋放刺鼻的臭味作為防禦武器。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生命大百科 資料提供:李政締 來源學名:Orthomorphella pekuensis (Karsch, 1881) 上次更新:2015-04-13

分布

全省均有分布,主要在夜間活動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生命大百科 資料提供:李政締 來源學名:Orthomorphella pekuensis (Karsch, 1881) 上次更新:2015-04-13

棲地

本種為住家附近與農田常見的馬陸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生命大百科 資料提供:李政締 來源學名:Orthomorphella pekuensis (Karsch, 1881) 上次更新:2015-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