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英名Pleated Rock Crab, Shore crab。頭胸甲寬約可達2.5公分,略呈四角形,前端較寬,背面稍隆起,表面具有約近20條向後彎曲的細摺痕(剛毛條紋),兩眼之間的摺痕較密集且不連續;前額很寬,略微彎曲,前側緣除了眼後齒以外無齒,眼柄短,眼窩淺,側緣向後稍微收斂。螯腳的前節背面約有10條細摺痕,前緣具有4至5棘,腕節上表面有彎曲排列的小顆粒,內上角有一枚彎曲的銳刺,掌部肥厚,外緣有粗顆粒,外側下方光滑且有3至5條縱向的脊,可動指的背面有3列小顆粒所形成的脊,鉗指內緣有不規則的齒和剛毛。步腳側扁,長節寬大,前緣近末端處有1齒,下緣近末端處有2齒,背面約有10條方格狀的條紋,腕節和前節有幾條縱向的細摺痕和稀疏的棕色長剛毛,指節有短剛毛。 身體呈帶有褐色的青綠色至黃綠色,具有大小不一的黑褐色至紫褐色斑塊或黑色條紋,也有整隻幾乎呈黑褐色或紫褐色個體,顏色變化很大。眼睛呈綠色至黃綠色。螯腳長節至掌部大致上與頭胸甲同色,鉗指呈棕色,尖端的顏色較淡。步腳的長節、腕節和前節有黑褐色至紫褐色的斑塊,指節呈橘黃色至棕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Pachygrapsus plicatus H. Milne Edwards, 1873 上次更新:2014-04-04

分布

本種分佈於印度─太平洋熱帶海域,包括莫三鼻克、馬達加斯加、模里西斯、印度、印尼、南沙、西沙、臺灣、日本、澳洲、新喀里多尼亞、吉里巴斯、聖誕島、夏威夷等地區,臺灣地區分佈於恆春半島、蘭嶼、小琉球等地,偶爾可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Pachygrapsus plicatus H. Milne Edwards, 1873 上次更新:2014-04-04

棲地

大多棲息在珊瑚礁海岸的潮間帶。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Pachygrapsus plicatus H. Milne Edwards, 1873 上次更新:2014-04-04

效益(利用)

可食用。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Pachygrapsus plicatus H. Milne Edwards, 1873 上次更新:2014-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