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又稱收割大額蟹,英名Messor's shore crab, Shore crab, Flat Rock Crab。頭胸甲寬約可達5.6公分,略呈四角形,長度約為寬度的4/5,表面平滑有光澤,鰓域約有10條斜向的條紋,前側緣僅有眼後齒,短而尖銳,前額的寬度約為頭胸甲最寬處的3/5,中部微凹,額後葉明顯的分成4葉,具有10條左右斷續的細橫紋。兩眼分長於甲殼前緣之兩端,極為分開,眼窩有點斜,其下緣內角有一尖銳的小齒,側緣明顯向後收斂。螯腳左右稍微不等大,長節內緣有葉狀突起,突起上有3至5個大小不等的銳齒;掌部寬大於長,背面有一些小顆粒,內、外側面較為光滑;指部並不比掌部的上緣來得長。兩指末端呈匙形,咬合處有小齒。步腳較短,指節將近和前節等長;長節前緣近末端處有1枚尖刺;後緣近末端處有2枚尖刺,靠近末端的1枚較小,腕節、前節和指節具有稀疏的長剛毛,末3對步腳的長節寬扁,長度約為最大寬度的兩倍,表面約有10條細橫紋,前節的前緣具有硬毛,後緣有2列小刺。第4對步腳的指節有10幾枚小刺。雄性腹部的第6節較第5節短,最後一節呈三角形,第一腹肢粗短,末端周圍密生剛毛。雌性有一個圓錐形的突起伸出輸卵管的開口。 身體呈棕色至黑色,具有許多黑褐色細點與斑紋,在頭胸甲的前半部形成橫紋,後半部具有十幾個淡色的斑點。螯腳長節、腕節與前節上有許多紫褐色的細點,雄蟹的螯腳掌部與指節外側呈紫色或橘色,雌蟹為暗色,指尖漸白。步腳呈棕色,具有紫褐色帶狀斑紋,有些個體具有淡色的斑點。整體呈保護色。
行動敏捷,生性兇猛,遇危險時極易自割胸足。雜食性,以藻類和樹葉為主食。退潮時日夜均外出活動。印度族群的繁殖期在8月至12月。常被扁平多囊蟹奴(Polyascus plana)寄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Metopograpsus thukuhar (Owen, 1839) 上次更新:2014-04-08
其他來源內容
又稱土夸大額蟹,英名Thukuhar shore crab, Alamihi crab, Purple climber crab。頭胸甲寬約2至3公分,略呈四角形,表面平滑有光澤,分區可辨,各區之間有不明顯的淺溝相隔,鰓域有多條斜向條紋,前側緣僅有眼後齒,短而尖銳,前額寬,中部微凹,額後葉明顯的分成4葉。兩眼分長於甲殼前緣之兩端,極為分開。螯腳左右稍微不等大,長節內緣有葉狀突起,突起上有3至5個大小不等的銳齒,基部有3枚鈍齒,後緣有6至7枚鈍齒,腕節內角分為2小齒,背面有小顆粒;掌部寬大於長,背面有一些小顆粒,內、外側面較為光滑;兩指末端呈匙形,咬合處有小齒。步腳的長節前緣近末端處有1枚尖刺;後緣近末端處有2枚尖刺,腕節、前節和指節具有稀疏的長剛毛,末3對步腳的長節寬扁,長度約為最大寬度的兩倍,掌節的前緣具有硬毛,後緣有2列小刺。第4對步腳的指節前緣基半部有3小刺,末半部有5刺,後緣有7剌。雄性的第一腹肢粗壯,末端中央有一長方形的幾丁質突起,周圍密生剛毛,腹部第6節較第5節稍長或相等。雌性的生殖孔突起呈指狀。 身體呈棕色至墨綠色,具有許多黑褐色細點與斑紋,在頭胸甲的前半部形成橫紋,後半部具有十幾個斑點。螯腳長節與腕節上有許多紫褐色的細點,掌部與指節外側呈紫色至褐色(小個體呈粉紅色),有些個體具有一些淡色的斑點,指尖漸白。步腳有許多紫褐色的細點所形成的不規則斑紋,有些個體的長節帶有紫色。整體呈保護色。
行動敏捷,生性兇猛,遇危險時極易自割胸足。雜食性,以藻類和樹葉為主食。退潮時日夜均外出活動,偏好某一些縫隙。臺灣北部的方形大額蟹常被扁平多囊蟹奴(Polyascus plana)寄生,被寄生的雌蟹腹節外觀無明顯變化,被寄生的雄性腹部則會有雌性化現象,變得平且寬。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Metopograpsus thukuhar Owen, 1839 上次更新:2014-04-08

分布

本種廣泛分佈於印度—西太平洋熱帶海域,包括南非、莫三鼻克、坦桑尼亞、奈及利亞、馬達加斯加、紅海、波斯灣、印度、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菲律賓、臺灣、日本、澳洲、薩摩亞、夏威夷,臺灣各地珊瑚礁海岸和紅樹林偶爾可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Metopograpsus thukuhar (Owen, 1839) 上次更新:2014-04-08
其他來源內容
本種廣泛分佈於印度—西太平洋熱帶海域,包括南非、肯亞、莫三鼻克、坦桑尼亞、奈及利亞、馬達加斯加、紅海、斯里蘭卡、馬來西亞、印尼、蘇門答臘、菲律賓、臺灣、福建、東沙島、西沙群島、廣西、廣東、海南島、日本、新幾內亞、澳洲、薩摩亞、所羅門群島、新喀里多尼亞、波里尼西亞、大溪地、夏威夷,臺灣各地海岸和河口經常可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Metopograpsus thukuhar Owen, 1839 上次更新:2014-04-08

棲地

大多棲息在珊瑚礁海岸和紅樹林的潮間帶上部岩石區、枯木下方和樹叢裡。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Metopograpsus thukuhar (Owen, 1839) 上次更新:2014-04-08
其他來源內容
棲息在各種海岸的潮間帶至低潮線附近的石縫中或石塊下,以岩礁海岸、海堤、消波塊、蚵架等地方較為常見,也棲息在河口域、紅樹林沼澤的石塊區、樹幹下方和樹根上。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Metopograpsus thukuhar Owen, 1839 上次更新:2014-04-08

備註

本種的腹內眼窩角尖銳,近端緊鄰前額,無空隙容納第二觸角鞭。近似種方形大額蟹(Metopograpsus thukuhar) 的腹內眼窩角較鈍,近方形,與前額完全分離,其間的空隙可容納第二觸角鞭。此外,本種的雄性第一腹肢缺乏突出超過末端剛毛的任何構造,且整個第一腹肢相對比較粗短,而方形大額蟹則相對比較細長,並具有突出超過末端剛毛的刺棘。在雌性,本種有一個圓錐形的突起伸出輸卵管的開口,而平分大額蟹在輸卵管內有一鈍葉。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Metopograpsus thukuhar (Owen, 1839) 上次更新:2014-04-08
其他來源內容
本種的腹內眼窩角較鈍,近方形,與前額完全分離,其間的空隙可容納第二觸角鞭。近似種平分大額蟹(Metopograpsus messor)的腹內眼窩角尖銳,近端緊鄰前額,無空隙容納第二觸角鞭。此外,本種的雄性第一腹肢相對比較細長,並具有突出超過末端剛毛的刺棘,而平分大額蟹則缺乏突出超過末端剛毛的任何構造,且整個第一腹肢相對比較粗短。在雌性,本種在輸卵管內有一個鈍葉,而平分大額蟹有一個圓錐形的突起伸出輸卵管的開口。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Metopograpsus thukuhar Owen, 1839 上次更新:2014-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