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常以泰國蝦稱之,具食用價值,原產於亞熱帶與熱帶的印度-西太平洋區域,日本、夏威夷及台灣先後引進養殖,台灣約於 1970 年代引入,從養殖場與釣蝦場逃逸後成為入侵種。第二步足粗大,常超過蝦身長度,腕節明顯長於長節,是與近似種日本沼蝦或台灣沼蝦區別的重要特徵之一。
額角長超過第二觸角鱗片末端,且前端上揚,基部呈冠狀隆起,額角上、下緣具有額齒,額齒齒式為 11- 14/3-6。在頭胸甲兩側各有二棘突,各為觸角棘與肝棘。步足前二對具螯,後三對帶爪,第二步足非常粗大,常常超過蝦身長度,尤其體型較大的雄蝦能超過體長 2 倍以上;腕節明顯長於長節,是與日本沼蝦或台灣沼蝦區別的重要特徵之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SA 4.0 TW) 作者:施習德、許智惟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De Man, 1879) 上次更新:2020-12-31

分布

原產於亞熱帶與熱帶的印度-西太平洋區域,孟加拉、印度、錫蘭、緬甸、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柬埔寨、越南。日本、夏威夷及台灣則因先後引進養殖而有此物種。 台灣分佈:養殖區域主要為彰化以南的縣市,養殖重鎮為屏東縣鹽埔鄉、里港鄉、內埔鄉等鄉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SA 4.0 TW) 作者:施習德、許智惟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De Man, 1879) 上次更新:2020-12-31

外觀相似性

相似種:Macrobrachium lar 貪食沼蝦、Macrobrachium nipponense 日本沼蝦、Macrobrachium formosense 台灣沼蝦。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SA 4.0 TW) 作者:施習德、許智惟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De Man, 1879) 上次更新:2020-12-31

棲地

淡水及半淡鹹水的水域,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淡水河川中下游,特別是受潮汐影響較低地帶,另外的棲地如湖泊、蓄水池、灌溉用水路及水田等。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SA 4.0 TW) 作者:施習德、許智惟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De Man, 1879) 上次更新:2020-12-31

擴散機制(人為影響)

養殖、釣蝦場逃逸。引進時間:約 1970 年代人為引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SA 4.0 TW) 作者:施習德、許智惟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De Man, 1879) 上次更新:2020-12-31

取食策略

食物營養:食性為雜食性,水生昆蟲及其幼蟲、藻類、水草、堅果、穀類、植物籽、果類、小型軟體動物和甲殼類、貝類、魚類和其他動物殘渣,有時會自相殘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SA 4.0 TW) 作者:施習德、許智惟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De Man, 1879) 上次更新:2020-12-31

生命週期

自然條件下,1 齡的淡水長臂大蝦可達性成熟,而人工養殖 4-5 個月即可達性成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SA 4.0 TW) 作者:施習德、許智惟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De Man, 1879) 上次更新:2020-12-31

繁衍

一般雌蝦完全成熟後 1 次排卵量在 8-10 萬粒,每克雌種蝦體重懷卵量為 1000-1500 粒。卵的孵化時間約為 18-23 天間。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SA 4.0 TW) 作者:施習德、許智惟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De Man, 1879) 上次更新:2020-12-31

效益(利用)

用途:食用(別名泰國蝦、淡水長臂大蝦)。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SA 4.0 TW) 作者:施習德、許智惟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De Man, 1879) 上次更新:2020-12-31

風險

入侵後果:與原生物種競爭。 入侵性:具入侵性。 入侵機制:競爭。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SA 4.0 TW) 作者:施習德、許智惟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De Man, 1879) 上次更新: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