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英名Bat Dark fingered crab, Hairy Bat Crab, Hairy Crab, Teddy-bear crab。全身包括附肢的背面密生土棕色的長剛毛,生長在頭胸甲邊緣及步腳背面的剛毛較長,頭胸甲寬約3至4公分,呈扇形,寬度約為長度的1.4倍,前半部隆起,後半部凹入,前額分成兩葉,前緣下傾,眼窩小,具有兩條凹縫。前側緣含眼窩外齒具有4齒,以最後一齒最為尖銳。螯腳左右不等大,掌部的內側、外側面下半部和腹面光滑無毛,具有珠狀的小顆粒,較大的螯腳鉗指的咬合處有3至6顆不規則的齒,較小的螯腳鉗指的內緣呈鋸齒狀。步腳扁平。鉗指呈黑色至黑褐色,掌部裸露的部分呈白色。
擬態海藻叢,行動緩慢,白天和晚上都可見,夏季以殼狀的珊瑚藻為主食,九月開始以石花菜和各種海藻及陽隧足等小動物為食。性腺成熟期從初冬到盛夏,產卵期在夏季,抱卵數300至8000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Pilumnus vespertilio Fabricius, 1793 上次更新:2014-03-28

分布

本種廣泛分佈於印度—西太平洋熱帶海域,包括肯亞、莫三鼻克、坦桑尼亞、馬達加斯加、模里西斯、紅海、巴基斯坦、印度、墨吉群島、安達曼群島、印尼、菲律賓、馬來半島、泰國、新加坡、中國大陸的西沙群島、海南島、臺灣、日本、琉球群島、新幾內亞、澳大利亞、所羅門群島、新喀里多尼亞、紐西蘭、夏威夷等地,臺灣在各地岩石和珊瑚礁海域偶爾可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Pilumnus vespertilio Fabricius, 1793 上次更新:2014-03-28

棲地

棲息在岩石和珊瑚礁海岸潮間帶至淺海中的石頭下或岩縫中。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Pilumnus vespertilio Fabricius, 1793 上次更新:2014-03-28

效益(利用)

具有弱毒性,屬於麻痺性的貝毒。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Pilumnus vespertilio Fabricius, 1793 上次更新:2014-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