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殼體爲長的梯形,鼓脹。背緣的裝飾凸出,遮掩背緣線。腹緣稍向內凹入。前緣爲新月形,有深刻的內緣溝。後緣鼻頭形突出,內緣面狹窄。殼表的主體面突起,後背側的火山口構造簡單,二個大小不等的蝌蚪形圓丘座於中央子午線的前後兩側。殼體爲長梯形或長方形,膨脹,稍微拱起。背緣與腹緣近於亞行,前緣爲不均等的弧形,寬廣,有一個深切的內緣溝。後緣無緣剌,鼻頭形,內緣面狹窄,凹下。背側脊梁突出於背緣線,粗大長伸,下腹緣鼓脹,平行於腹緣線。臍壘蝌蚪形,光滑。後背側的脊梁內側有一個小蝌蚪形圓丘及一小圓粒,位於火山口之中。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胡忠恆、陶錫珍 資料提供:臺灣及其臨近沿海介形蟲動物誌 來源學名:Nodocoquimba wuhuani Hu et Tao 上次更新:2013-11-01

分布

嘉義縣石硦村石硦橋澐水溪層(上新世)苗栗縣後龍鎮龍港村通宵層(晚上新世),馬祖沿海現代沉積物。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胡忠恆、陶錫珍 資料提供:臺灣及其臨近沿海介形蟲動物誌 來源學名:Nodocoquimba wuhuani Hu et Tao 上次更新:2013-11-01

鑑別型特徵敘述

本種殼體形態與其他各種比較:Nodocoquimba praesideria, n. sp., N. gibboidea(Ha)等,其後緣無鋸齒,臍壘及各圓丘比較瘦弱。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胡忠恆、陶錫珍 資料提供:臺灣及其臨近沿海介形蟲動物誌 來源學名:Nodocoquimba wuhuani Hu et Tao 上次更新:2013-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