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扁猶帝蟲Eurythoe complanata在分類地位上,屬於環節動物門、多毛綱、仙蟲目、仙蟲科。本種的體型狹長且略為寬扁,體長約5~20公分,體節約100節;背部為略帶有螢光的粉紫色,身體兩側具有紅棕色羽鰓以及成簇的剛毛,以支持側足的運動,剛毛上附有毒腺,並有毒液分泌,皮膚被刺到會造成紅腫痛癢,剛毛亦可保護扁猶帝蟲免於魚類等獵食者的捕食。有的研究報告則描述,扁猶帝蟲活體體色為灰綠色,側足末端呈白色,酒精標本體色為肉黃色,剛毛則呈乳白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李坤瑄 資料提供:李坤瑄 來源學名:Eurythoe complanata (Pallas, 1766) 上次更新:2016-03-08
其他來源內容
英名Lined fire worm。身體背部呈粉紫色,略帶有螢光,兩側的羽鰓呈紅棕色,疣足白色,上面叢生剛毛,具有毒腺,可刺入皮膚注入毒液,造成紅腫痛癢的傷害,體型狹長,長約5至15公分,體節約有100節,略為寬扁。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Eurythoe complanata (Pallas, 1766) 上次更新:2013-10-03

分布

本種廣泛分佈在全世界熱帶海域,像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地中海與紅海,臺灣地區則在東北角、蘭嶼、綠島、澎湖與小琉球等地的海域偶爾有採集記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李坤瑄 資料提供:李坤瑄 來源學名:Eurythoe complanata (Pallas, 1766) 上次更新:2016-03-08
其他來源內容
本種廣泛分佈於全世界熱帶海域,臺灣在東北角海域偶爾可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Eurythoe complanata (Pallas, 1766) 上次更新:2013-10-03

棲地

棲息於淺海的砂礫或珊瑚礁區、岩礁區,躲藏於石頭底下,會挖掘沙或泥質底尋找食物,扁猶帝蟲的中文俗稱為「剛毛蟲」,英文名為「Lined fire wor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李坤瑄 資料提供:李坤瑄 來源學名:Eurythoe complanata (Pallas, 1766) 上次更新:2016-03-08
其他來源內容
匿居在淺海的砂礫或石頭底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Eurythoe complanata (Pallas, 1766) 上次更新:2013-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