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俗稱海蜈蚣、長大刺陽燧足,英名Very long-armed brittle star。體盤略呈圓形,直徑約1至4公分,反口面(背部)呈灰藍色或淡黃綠色,並有灰褐色至暗藍色的輻射狀斑紋,以及許多顆粒和短棘。口面呈淺藍色至黃棕色,有暗色斑點。腕足5隻,長約可達80公分,是體盤直徑的15至20倍,因此稱為「長大刺蛇尾」,但小個體的腕長約為體盤直徑的12至13倍。腕足呈灰色,見有灰褐色的斑紋,每隔3節有1節呈橘紅色,腕針呈黃棕色。反口面的腕板寬度超過長度的兩倍,遠端邊緣具有平直的中間區,遠端最寬。口面的腕板呈八角形,末端邊緣平直。每節有多達10枚的刺棘,最下方的一枚呈梳狀。
多以水中的小型浮游生物、動物屍體及有機碎屑為食。腕足遇到危險時會自割。體盤下方偶有寄居螺科的Stilapex thielei寄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Macrophiothrix longipeda (Lamarck) 上次更新:2014-02-11

分布

本種廣泛分佈於印度—太平洋海域,包括馬斯克林盆地、馬達加斯加、坦桑尼亞、馬爾地夫、印尼、新加坡、菲律賓、臺灣、日本、澳大利亞、南太平洋群島等地區,臺灣在恆春半島、小琉球、蘭嶼、綠島等地經常可見,其他地區偶爾可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Macrophiothrix longipeda (Lamarck) 上次更新:2014-02-11

棲地

常匿居在大型潮池的礫石底部至水深約70公尺的珊瑚叢間和岩縫內,最深可達約1400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Macrophiothrix longipeda (Lamarck) 上次更新:2014-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