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擬子柄直立,高3-7(-9)cm,分枝稀疏至中等分枝(一般基部多少分枝,頂部則少分枝),光滑、無皮層;棘枝圓柱狀至珊瑚狀,均勻著生於擬子柄上,單一或分枝,上端著生頭狀,白色而為粉狀的粉芽;頭狀體於擬子柄的主枝幹上側生,無柄或具短柄,成皺縮小囊狀(sacculate),內部充滿疏鬆交錯的菌絲。子囊果頂生於上部的擬子柄分枝或短側枝上,約1mm大小,孢子7-14室。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賴明洲 資料提供:臺灣地衣類彩色圖鑑 來源學名:Stereocaulon sorediiferum Hue 上次更新:2014-12-02

分布

東亞一帶的日本、中國大陸,菲律賓、越南。臺灣產於低、中及高海拔山區的路旁坡嵌岩石上,極常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賴明洲 資料提供:臺灣地衣類彩色圖鑑 來源學名:Stereocaulon sorediiferum Hue 上次更新:2014-12-02

外觀相似性

本種極類似側頂果珊瑚枝,但以具有粉芽以及不同的地衣化學成分而可區別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賴明洲 資料提供:臺灣地衣類彩色圖鑑 來源學名:Stereocaulon sorediiferum Hue 上次更新:2014-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