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葉斑卵圓形到橢圓形,2-10 mm × 0.5-2 mm,深紅褐色,後期中央轉灰,病斑常相互癒合。產孢上下葉表皆可見,但主要集中於下葉表。子座小,褐色,佔據氣孔開口。分生孢子梗2-15隻成散束,淺橄欖黃色,波浪狀,有1-2個膝狀彎曲,頂端鈍圓形病有小型加深之分生孢子痕,8-40 × 2-3 um。分生孢子透明無色,窄反棍棒形,筆直或略彎曲或波形,多隔膜但不明顯,頂端略尖或略鈍,基部成長錐尖狀並略有截形,30-80 × 1.5-2.5 μ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歐玠皜 資料提供:歐玠皜 來源學名:Cercospora setariae 上次更新:2014-12-24

分布

分布於阿拉巴馬州和奧克拉荷馬州和威斯康辛州向東、阿根廷、中國、瓜地馬拉、日本、俄羅斯南部、米納斯吉拉斯、台灣、烏干達。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歐玠皜 資料提供:歐玠皜 來源學名:Cercospora setariae 上次更新:2014-12-24

關係

寄生於棕葉狗尾草(Setaria palmifolia)葉片上。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歐玠皜 資料提供:歐玠皜 來源學名:Cercospora setariae 上次更新:2014-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