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子實體一年生,扁平,經常融合較小的子實體來發育,變成廣闊地平貼,新鮮時皮質,乾時變軟木質或硬骨質; 邊緣經常不孕,白色,有毛緣的,達2公釐寬; 新鮮時菌孔表面白色至奶油色,乾時變色成淡黃色,菌孔角形至迷路形,一公釐3-5個。菌絲單系;生殖菌絲薄壁至厚壁,經常分枝,含數多小扣子體,2-6微米寬,有些末端為球形,薄壁,膨大的頂端達12微米寬,其它為厚壁,無隔的末端片段類似骨骼菌絲,這些壁經常於朝向先端時薄壁。擬紡錘形的類囊狀體存在,幾乎不突出,3-4微米寬。擔孢子橢圓形,無色,平滑,3.5-5 × 2.5-3.5微米。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魏佳玲 資料提供:國立中興大學植病系真菌研究室 來源學名:Schizopora flavipora (Cke.) Ryvarden 上次更新:2018-01-16

分布

環地的物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魏佳玲 資料提供:國立中興大學植病系真菌研究室 來源學名:Schizopora flavipora (Cke.) Ryvarden 上次更新:2018-01-16

鑑別型特徵敘述

扁平形子實體加上菌孔表面白色至奶油色且角形至迷路形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魏佳玲 資料提供:國立中興大學植病系真菌研究室 來源學名:Schizopora flavipora (Cke.) Ryvarden 上次更新:2018-01-16

棲地

木棲且造成木材白腐。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魏佳玲 資料提供:國立中興大學植病系真菌研究室 來源學名:Schizopora flavipora (Cke.) Ryvarden 上次更新:2018-01-16

備註

標本檢視:台灣,台中:青山,海拔2000公尺,掉落樹枝生,1992年9月,TFRI 448。桃園:拉拉山,海拔1700公尺,掉落闊葉樹枝生,1997年12月,TFRI 823。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魏佳玲 資料提供:國立中興大學植病系真菌研究室 來源學名:Schizopora flavipora (Cke.) Ryvarden 上次更新:2018-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