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生長性狀:多年生常綠灌木或小喬木。
花性型:兩性花。
花期:一月至十二月;盛花期四月至七月
花蜜量:高。
花粉量:高。
蜜蜂偏好:高。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培修、顏君靜、吳姿嫺 資料提供:生態廊道蜜粉源植物圖鑑 來源學名:Psidium guajava 上次更新:2024-06-26
其他來源內容
常綠小喬木,高2-10公尺:樹幹多彎曲,樹皮褐色,易脫落而呈光滑狀;單葉,對生,長橢圓形或卵形,長8-18公分,寬5-8公分,先端銳尖,基部鈍或圓;花2-5朵排列呈聚繖花序,腋生,有長梗;花萼筒狀,先端裂片4-5枚,裂片卵狀三角形,宿存;花瓣白色,4-5枚,倒卵形,先端鈍;雄蕊多數,花絲細長;子房下位,卵形,花柱細長;漿果梨形、卵形或扁圓形,成熟時為黃綠色或紅色;種子淡黃色或白色,卵形。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周富三、廖俊奎、王豫煌、林朝欽 資料提供:林業試驗所臺灣歸化植物資料庫 來源學名:Psidium guajava L. 上次更新:2014-12-09

分布

原產地:
墨西哥、中美洲至南美洲
臺灣地區分布:
種植於平地,多栽培於高雄、臺南及彰化,部分栽培於屏東、嘉義、雲林、宜蘭、南投及臺中,零星栽培於其他各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培修、顏君靜、吳姿嫺 資料提供:生態廊道蜜粉源植物圖鑑 來源學名:Psidium guajava 上次更新:2024-06-26
其他來源內容
熱帶美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周富三、廖俊奎、王豫煌、林朝欽 資料提供:林業試驗所臺灣歸化植物資料庫 來源學名:Psidium guajava L. 上次更新:2014-12-09

效益(利用)

養蜂利用:
為蜜粉源植物。次要蜜粉源植物。南部地區重要果樹,栽培面積廣大,約7.4千公頃。腋生聚繖花序,單生或2-5枚。蜜粉豐富,花粉黏著性強,蜜蜂採集的花粉團大,可輔助蜂群恢復和發展。臺灣普遍利用產期調節技術,花期分散,否則是良好蜜粉源植物。


經濟特性:水果。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培修、顏君靜、吳姿嫺 資料提供:生態廊道蜜粉源植物圖鑑 來源學名:Psidium guajava 上次更新:2024-06-26
其他來源內容
果為常見之水果;乾果及葉,煎湯內服,止瀉痢,治糖尿,但大便秘結及積滯未清者忌服;鮮葉搗敷,治外傷及跌打;根為僧侶之制慾劑。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呂福原、歐辰雄、呂金誠 資料提供:臺灣樹木解說 來源學名:Psidium guajava 上次更新:2022-07-06

引進途徑

原產美洲熱帶及巴西,引進栽培為果樹,在臺灣栽培歷史達200餘年,已馴化,廣布於低海拔各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呂福原、歐辰雄、呂金誠 資料提供:臺灣樹木解說 來源學名:Psidium guajava 上次更新:2022-07-06